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從2021年1月21日至今,《詩經》的學習進度條顯示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一。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在沒有開始自學《詩經》之前,我不知如何去學;開始組建學習羣后,我又在質疑,這種學習方式可行嗎?想留一段空白,大家添上自己的答案。

作爲一個參與的學習者,我分享幾點學習心得。

1.      寫字 我是一個傳統的女性,我向往沉迷一切手工製作品,這與我的童年有關,自小我看爺爺寫毛筆字,看奶奶紡織,這些素樸的畫面定格成我生命中最純粹最持久最高貴的堅持。所以,對於寫字,我是有自己的要求和標準的,也自認爲,寫的字還算可以,獨具一格。這種自信直到遇見燕子老師,遇到八符格本子,我的自信慢慢被瓦解,我的自信又慢慢重新建立~八符格本子,如同一個放大鏡,平常不易發現的錯亂,一旦放到一個標準模型中,所有問題都纖毫畢現,除了字本身的錯誤外,自身的陋習也隨之露出猙獰的本相!每次觀摩燕子老師的習本,我開始思考和觀察燕子老師所說,關於字的筆順和字的結構,二者之間的關係,筆順有先後,這樣才能將字的結構搭配均勻,這樣的字纔有生命力纔有美感。在習字的過程中,寫的字越來越規範,這是顯性的結果,而在練字的背後,我還深刻認識,何謂邊界?何爲位置?一個字,寫得是否正確,除了筆畫外,還應看這個字是否出界,是否居中?這真如同一條筆直的反射線,折射出我們隱蔽的灰暗面。我們哪有什麼火眼金睛,依靠的就是一些穩定的秩序來約束行爲後,獲取的一份淡定從容。而練字,無疑是一個拔刺的過程,會有一點痛,但新長的肉芽,萌動的是另一種圓融。

2.      誦讀 關於誦讀《詩經》,我沒有經驗分享,每人對《詩經》的理解層次不同,詮釋和表達的情感也有不同。喜,怒,哀,樂,懼等都是人心中必備的情感因素,無論時空交錯,這份相遇,總能撥動心底那根弦,繼而產生共情,有這點我覺得已經夠了。情和理,並非對立,而是相互融合。

3.      看別人寫的作業,聽別人讀詩的聲音,覺察自己的進步,聆聽別人的建議,糾錯,賦能,鏈接,以此形成迴路,路上有你有我,我們是一支隊伍。

攜60篇《詩經》一起走來的日子,或令人悸動,或令人感動,有曲折,有徘徊,我們在彎彎曲曲的筆畫中撫慰和療愈,我們在低吟淺唱的流轉氣息中釋放和舒展,筆畫有燕子,雅誦在語音。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感謝每一位參與的書友,在母親節到來之際,祝天下母親安康——惟愛與傳承始終如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