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親子閱讀百科新知系列之《中國古建築合輯》

我是昭君,我想記錄我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06天。


無論是在旅行中,電視上,網絡上,我們常常都能看到中國古建築的身影。即便不瞭解建築的大朋友,小朋友們也很容易感受到中西方古代建築氣質的不同之處。

造成這種不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環境,社會制度,社會文化等等。簡單來說,建築就是人蓋的房子。衣食住行中建築排行第三。爲了滿足居住需求,人類學會了利用自然材料,掌握自然規律。

所以建築也是人類發展自然科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認識了各種木材,石頭,泥沙的性能。在西方發展出了以堅固的磚石爲主要建築材料的建築體系。而我們中國的古代建築則是以輕便的木材作爲房屋的主要構架。

從最初簡單的用木頭支起小小的棚屋,到在柱子之間架起梁,這樣就能支撐出更廣闊的空間。再到發展出斗拱,這種結構精巧的支撐構件。這是我國古代匠人一步步掌握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的過程。

所以,在學習中國古建築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窺見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史。除了自然科學,我們甚至可以從一座建築中看到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經濟制度。要知道,建築不只用於居住生活,還被用於鞏固政權。

比如封建時期嚴格的等級制度,在建築上也有明確的體現。皇宮,王府,官府,商賈大院,普通民居。不同階級的人所居住的房屋,在大小結構甚至是裝飾上有着嚴格的規定。僭越之人可能會招致大禍。

清朝權傾一時的大貪官和珅,就將自己的府邸修建得無比宏偉,甚至模仿了紫禁城內的建築樣式,最終成爲了他被賜死的二十條大罪之一。這座精美的建築如今依舊完好地保存着,正是北京城內的恭王府,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古建築中,鐫刻着厚重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除了通過文字故事來講述,還能怎樣讓孩子感受到到呢?

《打開中國:了不起的建築》就是一本很不一般的書。針對小朋友們的認知特點,這本書捨棄了繁多的文字內容,而是用複雜精美的紙雕形式,再現了衆多中國傳統建築的美感。書中收錄了包括故宮、天壇、敦煌莫高窟在內的多個建築立體紙雕。書的封面就是十分有代表性,同時很有儀式感的對開式大門造型。

打開了我國古建築的空間美。書中的講解更像是一位隨身講解員。在讀者眼前景象讚歎之餘,將這座建築的歷史與獨特的價值娓娓道來。這不僅是一本能引起孩子閱讀興趣的,互動式的建築科普書,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書中還精心安排了燈效開關,打開開關,也是爲孩子們點亮一份新的好奇心。

建築既能體現科學與社會,也能體現民族與藝術,數千年來,每個民族在每個時代都創造出了具有自己民族特徵的建築。比如,極具特色的福建土樓是客家人和閩商人的傳統民居建築。住在一個土樓中的居民往往是一個同姓宗族,幾十甚至上百個小房間組成的圓,圍繞着中心的祖堂,象徵着宗族團結的核心。建築物裏漂亮的紋樣,顏色,結構,種種特徵都體現着這個民族的文化。包括建築在內的每一種工藝,總是有它一貫的民族精神的。

中國古建築作爲中華民族的一種工藝形式,也一直傳承着中華民族的精神,那麼我們如何從建築中讀懂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呢?

以我們中國傳統的四合院爲例,四合院是一種四面都建有房屋。將庭院合圍在中間的建築,這種形式不僅應用在了住宅上,書院,寺廟甚至是皇宮也可以看作是四合院的延展。四合院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爲什麼四合院這種形式能被國人沿用千年之久呢?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四合院的中庭,保證了每個房間的質量。四周的每個房屋,都能透過門窗看到庭院中的景色。

二是四合院具有很高的彈性,每個房間都是接近方形的矩形。可以做臥室,客廳,書房,儲藏室等等。隨着人口的增減,可以增建側院和外廂房。大堂後面還可以增加一個合院,如果要分家,關了側門,各廂房就可以獨立從側院出入,再往外延伸,四合院羣落可以組成一個街坊。街坊組成了城市規劃整齊,錯落有致。

可見,中國先民早有整體規劃的意識。他們喜歡從長遠來解決問題,他們從長時間經驗的積累中找到一種格局。能滿足各種使用與變化的需要。

以上關於四合院的解讀源自《跟小元談中國建築》,這是一本寫給孩子看的中國古建築啓蒙書。書中還介紹了許多類似的建築知識,比如城鎮的選址爲什麼講究背山面水,中國屋頂爲什麼大多是曲線等等。

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古建築專家王鎮華。雖然擁有深厚的建築學背景,但這本書卻講得極其深入淺出。書中的內容是作者給四年級的女兒講解古建築的記錄。其中有作者專業的引導與女兒充滿童趣的理解。

所以這本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跟隨作者溫暖的講述,和孩子一起體味中國建築平和,親切,溫厚的風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