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而外的教養》:元認知

我們經常認爲自己纔是對的,而其他人的想法則是錯的、扭曲的。

“認爲自己的觀點纔是看待問題唯一正確的方式”,不僅是孩子經常犯的錯誤,包括我們大人自己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事實上每個人對現實都有自己的認知,教會孩子尊重他人的觀點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內而外的教養》告訴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學會思考如何思考,也就是元認知。

-1-什麼是元認知?

“元認知”由美國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提出,即對認知的認知。

例如,學生在學習中,一方面進行着各種認知活動(感知、記憶、思維等),另一方面又要對自己的各種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的監控和調節,這種對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本身的再感知、再記憶、再思維就稱爲元認知。

從本質上講,元認知是不同於認知的另一種現象,它反映了主體對自己“認知”的認知。同時兩者又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認知是元認知的基礎,沒有認知,元認知便沒有對象;元認知通過對認知的調控,促進認知的發展。元認知和認知共同作用,促進和保證認知主體完成認知任務,實現認知目標。

研究表明,嬰兒出生以後就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而幼兒到了學前期纔開始獲得一些零星的、膚淺的元認知能力,這時元認知能力纔開始發展。

-2-幼兒的元認知學習

幼兒的元認知學習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瞭解“表象與現實的區別”,這個過程在兒童三歲到九歲間進行。

比如,幼兒相信他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東西都是真實的,然而大一點的孩子就知道影片本身是假的,只是製作的像真的一樣。

二是“具象主義變化”,之人對事物看法會隨着時間和對象改變。

比如,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可能不喜歡,自己現在喜歡的東西可能過幾天就不喜歡了。

三是“情緒元認知”,即對情緒的理解。

比如情緒對觀點和行爲會產生影響,比如高興時會喜歡喫飯,會喫得很快;但是傷心時會怎麼也喫不下飯。

又比如人有時可能擁有好幾種相互矛盾的情緒。

-3-如何鍛鍊孩子的元認知?

首先要保持耐心,孩子的元認知是有自身的發展規律的,需要循序漸見,急是沒用的。

其次通過和孩子進行反思性對話,鍛鍊孩子的元認知。父母可以和孩子通過玩角色扮演遊戲、講故事、繪畫等方法,讓孩子學會區分表象與現實、理解具象主義變化、探究各種情緒的影響。

引導孩子講故事、一起回顧他的一天是鍛鍊元認知的好方法。父母可以用溫和中立的態度,引導孩子回顧一天的經過,將麻煩的事情和開心的事情都包含進去。孩子不願意講時,可以讓孩子說兩件真實事情、並虛構一件假的事情,孩子會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自動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地告訴你各種細節和感受。

第三做孩子經歷的復讀機。父母就是能夠記錄孩子的經歷並且反饋給他們,從而讓孩子們理解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通過復讀、回顧,孩子會加深對自己的認知,明白自己是誰,學會怎樣思考,學會怎樣理解這個世界。


所以元認知就是一種內省,對自己的思考進行內省,這樣孩子就會跳出個人認知的小圈圈,將自己的內心經歷和他人的行爲聯繫到一起。


元認知就是對思考的思考,

元認知就是對個人認知的認知,

元認知就是對人際關係的再認知。

【無戒學堂】日更第127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