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爱着的土地

除了一块块生生不息的热土,我觉得所有都变得荒落。

村庄荒落,拆的拆,推的推,整庄整排的已经零零散散,有的庄台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户人家。村庄苍老,苍老得失去芳华,看不到任何生机和朝气。

道路破损,有的甚至还没有铺上水泥路,有的断头路,有的庄台前都是土路,百姓出门都是从家旁一个小巷子穿行到路上,还都要经过家屋后的茅厕,和我小时候走亲戚时一样的感觉。有的破损厉害,坑很多,稍下点雨水就会积下很多水,车与人都很难通行。路不会说话,会说话的话,它一定会说“能否关照我一下呢”?

村庄空了,老屋空了,百分之九十的人家关门上锁,行走3个多小时,一条路上遇不到10个人,遇到的都超过60岁以上,能开口说些话的听力大都不好使。幸运的是,我们还是遇到了两三个福星,80高龄以上,身体杠杠的,最大的一位100周岁 ,老党员老干部,每天中午能喝个一两,气色不错,说话声音洪亮,就是老沉浸在他过去的岁月中,我们刚一坐下,就跟我们谈起往事。大概人老了,都会这样。

村庄里的人都老了,老的暮气沉沉,老的心平气和,只剩下坐在村头路口聊聊天的愿望,一坐就是半天,看看天色晚了就分头回家了。

我想村庄的夜晚应该是黑透了,没有多少人在家的庄台上,灯大概不够亮,也无小孩闹腾,该是倒头就睡,亦不思索活着的意味,眼睛一睁一闭,心脏尚能呼吸而已。

接地气就是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但接地气又有何用?不能把土路变成水泥路,不能把破路变得平坦,不能使村里老人变得年轻,不能让庄台变得热闹。

一个过去极其贫瘠僻远的地方,走出去的人自然越多,走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头的多的多,再回头都是一肚子心酸往事吧,而在泥土上一辈子的老人已经习惯了泥土上的日子,嗅惯了村里的气息,因此留守下来守候着已经在日益衰落的村庄,想必他们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深情的。这样的性情,我也是常有的。

带领着这样的一群人,弄不明白带领人的内心何等情怀与境界?舍得自己的芳华,还是浪费自己的青春?或许真的是一种抱负呢!

走近农业、农村、农民,我们有很多的念想,又有很多的无能为力。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以人民为中心了么?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似乎很难,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事仿佛都是为了迎合这个时代。我期待和奢望看到不再迎合时代的英雄。

2021年5月7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