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雞蛋返生”作文素材+時評+範文

新聞熱點:

近日,河南鄭州一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在《寫真地理》雜誌上發表“熟雞蛋返生”論文,持續引發關注。文章稱,學生利用“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使煮熟的雞蛋變成生雞蛋並孵化小雞。對此,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已成立工作組,進駐《寫真地理》雜誌出版單位進行調查,有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佈。如發現違規問題,將依照相關法規嚴肅處理。

最新進展:1、學校停業整頓,校長辭職。2、《寫真地理》被整頓。

•素材角度一:科研不能馳於妄想

蒸熟了的種子,再把它種到地裏,它還會長出來嗎?一條魚,煮熟了,還能游泳嗎?這些問題不僅屬於生活常識,而且也不難用科學知識加以解釋:遺傳物質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遇熱變性,結構發生斷裂,就會喪失生命活力。歷史上越國疲吳之計,是將顆粒飽滿但煮熟的糧食送給吳國作糧種,導致吳國當年絕收,國力大衰。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前,居然還有人試圖用熟雞蛋孵小雞,實在可笑之極。

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都不能如此糟踐科研。科研以理論爲基礎,要遵循前人的足跡,即使想超越或顛覆,也得以公認的理論作爲前提,而不是天馬行空,任意胡猜亂想。如此馳於妄想,科研失敗是小事,還必然會拉低學生的科學素養,敗壞科研風氣。

•素材角度二:守好科研底線

煮熟的雞蛋還能返生,並孵化小雞?違背生物學常識的研究,卻出現在正經的學術刊物上,作者還是一位職業培訓學校的校長,一時間引發公衆質疑。作者口中“不知道原理,只知道現象”的論文如何被錄用刊發?學術“把關人”又在哪裏?中間有沒有利益輸送?公衆期待一個答案。近年來,奇葩論文時有出現,不僅損害了刊物公信力,也給學術共同體抹黑,還消解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影響惡劣。科研淨土不容灰色利益鏈,學術殿堂難容虛假鑽空子,守好底線把好關,才能持續匡正學術風氣。

近年來,讓人大跌眼鏡的奇葩論文屢屢出現。除了熟雞蛋“返生”,此前還有科研人員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等文章,同樣引發公衆羣嘲。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學術類期刊是展示一個學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所發表文章本應達到學科公認的學術標準,但爲何總有一些連普通人都能看出來質量極低、甚至違背科學常理的論文,能夠順利突破各級審覈機制,堂而皇之地登上學術期刊?可以說,每一起奇葩論文事件背後,都有着學術腐敗的影子,一些人出於私利的“勾兌”和肆無忌憚的操作不僅讓學術蒙羞,降低了所在學術期刊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更污染了正常的學術生態,給整個科研羣體帶來不良影響。對於此次事件,必須深入徹查,還原事實真相,切斷其背後的利益鏈條。

•素材角度三: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雞蛋返生”這樣的奇談怪論出現在教育機構,本身就是對教育宗旨和使命的嚴重背離——其千教萬教,不過是“教人求僞”?如此反智反科學的教育實踐,無疑是將學生和公衆的智商一同按在地上摩擦,相比起一篇奇文的存廢去留,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活動,無疑更值得追問和核查。

•五個金句

1、傷害性很大,侮辱性極強

對於這樣一篇有違常識的論文堂而皇之的登上學術期刊,有網友表示,一個敢寫一個敢發,此等反智論文究竟是如何過審的?也有網友調侃,這事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央視主播李梓萌則評論指出,“要我說,(此事)傷害性也很大。”李梓萌表示,首當其衝就是學生。校長能炮製出這麼荒謬的論文,她帶領的學校真的具備教育資質嗎?會不會教的都是類似的套路?學生能學到什麼樣的知識,對事物有什麼樣的認知,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傷害的是學術,雖然這完全不能稱得上是學術,但我們必須追問和深究:這種明顯不應該通過正常審覈的所謂論文,是走了什麼渠道得以發表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利益鏈條?對於學術不端,聯播報道多次明確過我們的態度,那就是零容忍。希望相關部門好好查一查,對孵化出這荒誕論文的種種亂象予以堅決打擊。

•2、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

人類所知固然有限,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沒能揭開謎底,“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也似乎很有科學精神。但是,所謂顛覆總不能信口胡謅,所謂猜想總不能任性妄想。既然寫成了論文,就得遵從論文的基本規範,如果誰都無法重複實驗結果,實驗方法更是神乎其神的“超心理意識”,那就鐵定是個騙子。

•3、謊蛋 荒誕

各方調查已陸續展開,期待這些調查更深入、更全面,除了敲碎 蛋殼 ,更要淨化熟蛋返生的生成土壤。社會,容不下欺騙的殼;科學,容不下一枚撒謊的蛋。

4、“返生後的雞蛋是否具有生命力”,這不是一個問題;怎麼讓諸如此類的僞科學反科學沒有生命力,倒是一個真問題。

學術期刊給僞科學和反科學的東西背書,是對科學的侮辱。因爲這已經無法用學術不端來定義,更不能用學術腐敗來形容。考慮到論文發表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公衆有理由懷疑:作爲一本學術刊物,《寫真地理》到底有沒有審覈,論文有沒有經過同行的評議,有沒有經過起碼的查重檢驗,發表過程中又到底是人情主導還是金錢交易。“熟雞蛋孵小雞”到底靠的什麼能量?“熟雞蛋孵小雞”能夠發表,又靠的什麼能量?應該調查清楚。

5、披上科學的外衣,怎麼就這麼容易?

無論是雞蛋返生,還是熟綠豆發芽,這些反智論文都不該被披上學術的外衣,在正規期刊雜誌上傳播。

科學共同體成員,應該接受共同的範式,認可基本的科學原理。既然郭某的“熟蛋返生”玄而又玄,何必又非要湊“科學”的熱鬧,以學術產品的面貌,在學術共同體內部流通?

用熟雞蛋孵小雞,科研豈能馳於妄想

4月26日,一篇“熟蛋返生孵雛雞”的論文走紅網絡,引發網友的質疑。論文作者爲河南鄭州一名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除了有意念孵化雞蛋的論文,她還有物體穿瓶越壁、熟綠豆返生髮芽等相關“著作”。她還稱,能通過特異學生的意念和能量傳播使熟蛋返生。鄭州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入校調查。

蒸熟了的種子,再把它種到地裏,它還會長出來嗎?一條魚,煮熟了,還能游泳嗎?這些問題不僅屬於生活常識,而且也不難用科學知識加以解釋:遺傳物質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遇熱變性,結構發生斷裂,就會喪失生命活力。歷史上越國疲吳之計,是將顆粒飽滿但煮熟的糧食送給吳國作糧種,導致吳國當年絕收,國力大衰。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前,居然還有人試圖用熟雞蛋孵小雞,實在可笑之極。

其實,“熟雞蛋變生”,不乏國內外頂級科研團隊加以嘗試。2015年1月,揚子晚報上的一篇報道就曾透露,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中成功將煮熟的雞蛋變回“生雞蛋”。但南京高校一位生物化學研究方向教授稱,原本凝固的雞蛋經過化學處理變性後,又恢復液態,國外號稱變成“生雞蛋”。說穿了,這樣的實驗無非是讓熟雞蛋從固態變成液態而已,物理性狀復原,並不意味着生物活性恢復,因此,“熟雞蛋變生”即使果真能夠實施,也並不能孵出小雞。

更要看到,國外研究人員是通過化學處理,讓凝固的雞蛋恢復液態。奇葩的是,國內這篇論文所採取的方法,是學生們運用自己的“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讓熟雞蛋返生,並且聲稱已成功返生熟雞蛋40多枚。從哲學層面看,意識決定物質,屬典型的唯心主義。用老百姓的話來說,這是在做白日夢,是喫撐了沒事找事的妄想。至於以這類活動爲契機,標榜“孩子大腦無限潛能,培養孩子創造力”或“冥想之力,重塑大腦”等,背後的動機不難洞見。因此,這究竟是科研還是商業噱頭,尚有待釐清。

但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都不能如此糟踐科研。科研以理論爲基礎,要遵循前人的足跡,即使想超越或顛覆,也得以公認的理論作爲前提,而不是天馬行空,任意胡猜亂想。如此馳於妄想,科研失敗是小事,還必然會拉低學生的科學素養,敗壞科研風氣。

對此,除了作者本人值得反思、其行爲需要得到約束之外,還需思考,如此違背常識的妄想,爲何還有科學期刊爲之刊發?論文審覈這道關口如同虛設,纔會有如此奇葩的科研行爲大行其道,放水這樣的論文同樣屬於學術不端,並且,其危害與馳於妄想的所謂科研相比,有過而無不及。涉事期刊深刻反思,學術監管出手大力整治,荒唐的科研纔會被封死堵牢。

主體段一

一個科研工作者,不能急於爲到達山頂而走“捷徑”、踏“險路”。更不能反常識、反邏輯蹭一些宏大的科學技術的流量與熱點,然後藉此獲得噱頭,爲自身賺取利益。像這些傷害性很大,侮辱性極強的熟雞蛋孵小雞現象,儘管可能一時飛往高空,一旦墜落,則會摔得粉身碎骨,萬劫不復。應該守住科研工作者的底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雖然是一些小的發現,小的突破,只要能使我們的認識更加的深入,使我們對世界對生命的認識更加的全面,就不虛此行,無悔這一生。我們爬的山雖然不是世界第一高峯,但它也是一座山峯,也值得你去攀登,登上去了,也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主體段二

“熟雞蛋孵出小雞”?雞蛋不信,小雞不信。但顯然有的人信了。這當然荒誕,但“雞蛋返生”只是這窩“荒誕”裏的其中一隻。這樣荒誕的論文發了,這樣荒誕的課程開了,這樣荒誕的廣告登了,這樣荒誕的培訓賺了。這就不只是郭校長一個人的荒誕。如果更多的人靠販賣“荒誕”賺錢,那未來這樣的荒誕會被更多人當作常識嗎?這窩“荒誕”絕不能讓它孵熟了。

範文:剝開這枚“返生”的熟雞蛋

博爾赫斯曾言:“真正的天堂應當是圖書館的模樣”。人間的一片淨土便應該是學術的模樣,但看到熟雞蛋能孵出小雞的論文竟然發表後,我真的是呆若母雞,只能說怎一個假字了得.剝開這枚“返生”的熟雞蛋

我看到裏面滿滿是蛀蟲,如果不能及時防治,中國科技創新的大廈將會岌岌可危,甚至轟然倒塌。

剝開這枚“返生”的熟雞蛋,我看到誠信的缺失。爲了譁衆取寵,或者受利益驅動。近年來,讓人大跌眼鏡的奇葩論文屢屢出現。除了熟雞蛋“返生”,還有“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等文章,每一起奇葩論文事件背後,固然有着學術腐敗的影子,但也是學術誠信缺失的表現,學術誠信是學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失去了誠信這個基石,學術將無法發展,社會還談何進步。

剝開這枚“返生”的熟雞蛋,我看到監管的不力。“熟雞蛋能變回生雞蛋,還會孵出小雞?”看到這樣驚世駭俗的“研究成果”,網民紛紛吐槽作者可以獲諾獎,評院士。如此荒誕的論文,是如何堂而皇之的登上正軌學術期刊的呢?出版社給出的回覆是走的其他渠道。作爲正規學術期刊竟然僅需交版面費就可發表論文,無需考慮質量和水平。這樣的論文發表,不僅損害了刊物公信力,也給學術共同體抹黑,還消解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影響惡劣。科研淨土不容灰色利益鏈,學術殿堂難容虛假鑽空子,守好底線把好關,才能持續匡正學術風氣。

剝開這枚“返生”的熟雞蛋,我看到其對社會危害甚大。在人們心中,學術界是社會良知最後的淨土,它擔當着捍衛正義、改善社會風尚和風氣的重任。學術不端的毒害將會由學術界迅速向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滲透、腐蝕,不僅會阻礙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會進一步成爲敗壞社會風氣的源頭。“熟雞蛋孵出小雞”?雞蛋不信,小雞不信。但顯然有的人信了。這當然荒誕,但“雞蛋返生”只是這窩“荒誕”裏的其中一隻。這樣荒誕的論文發了,這樣荒誕的課程開了,這樣荒誕的廣告登了,這樣荒誕的培訓賺了。這就不只是郭校長一個人的荒誕。如果更多的人靠販賣“荒誕”賺錢,那未來這樣的荒誕會被更多人當作常識嗎?一念至此,冷汗直冒。這窩“荒誕”絕不能讓它孵熟了。

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說得好:“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科研工作者應守住底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哪怕是一些小的發現,小的突破,只要能使我們的認識更加的深入,使我們對世界對生命的認識更加的全面,就不虛此行,無悔這一生。而像“返生”的熟雞蛋,是絕對不在此列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