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請多問孩子爲什麼?

有天早晨,我給四歲半的外孫女做的早點是雞蛋湯和熱花捲。我把熱花捲剛遞給外孫女,她馬上又放回盤子裏。

我問她:“怎麼了”?

她說:“燙”!

“不燙呀?我都不覺得燙!”

“你手大,我手小;你手上的皮厚,我手上的皮薄,所以,你不燙,我燙呀!|”

我驚呀地看着她問:“你咋知道的?”

“我想的!”她說。

我在心裏高興,因爲她在思考回答“爲什麼?”

從那以後,我不再直接告訴她問題的答案,而是引導她自己想“爲什麼?”,等她還是想不出反來問我“爲什麼”時,我纔回答她。

我們一生都在被動的生話着,從小到大,都是聽從父母的安排,父母怎麼安排,我們就怎麼去做,很少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學校的教育也是聽老師的貫輸,背答案,被動的學習。

等長大了,按步就班的循着父母的規跡走完一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閱雷池半步。幹着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重複着一眼能看到結局的生活。

因爲,我們從小沒有自我思考的機會,即便有,也會被父母、學校認爲不“本分”而被打壓下去。直到我們能自立了。

可是,這麼久的被動生活,已養成了被動的接受的習慣。要主動思考,除非自己對自己不滿意。

或者是被生活虐的走頭無路時,才能覺醒,才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所以,教育不應只是貫輸,被動接受。而應該是引導孩子們思考,讓孩子們去發現,去探尋規律,去創造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更精彩,更有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