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唐朝嗎?這裏有份唐朝風俗報告請查收

唐朝,當之無愧的盛世王朝,談及王朝,唐朝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歷史長河中如一顆明珠般閃耀着耀眼的光芒,在封建思想貫穿的王朝中,唐朝開放包容的思想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在唐朝這樣的包容盛世下,孕育了多元文化,浪漫主義詩人和詞人代代輩出,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唐朝,但是與你腦海裏不一樣的唐朝。

在唐朝,開明包容的風氣促使外交發展格外繁榮,彷彿盛開的一朵牡丹花,在歷代王朝的外交畫卷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展現獨特的魅力,唐朝的外交,最先談及的一定是留學生,留學生不只是近代纔出現的學生羣體,其實在唐朝就已經出現了留學生羣體,留學生外出學習外國文化,這爲唐朝開放繁榮的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泉和動力,唐朝的經濟空前繁榮,作爲當時最發達繁榮的國家,唐朝政治清明,在開放的風氣下,發明了衆多科技先進的事物。當時鑑真東渡,遠渡重洋,千里迢迢到達日本,在當時航海技術並不發達,進海生死未卜的情況下,鑑真克服千難萬阻,甚至在海上漂流了一段時間,這才終於抵達日本,在日本,鑑真主要學習佛教思想,將唐朝的繁榮文化發揚光大,遠播到世界各地。

商業文化也在悄悄醞釀着,不斷髮展壯大,隨着商業事業的茁壯成長,商人爲交易商品開始與各地區交流,同時也促進唐朝文化與其他地區的文化相互交融發展,不同地域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鮮明各異的唐朝文化,這時候,留學生的政策也應運而生,但唐朝留學生的身份限制很多,在唐朝留學生是有固定名額的,但在不同皇帝的統治過程中,留學生的名額個數大小是不斷變化的,在貞觀盛世時期,留學生的名額最多,數量一度達到上萬人。一般情況下,在唐朝能成爲留學生的都是各國的王子和皇親貴族,達官貴人外出留學者也不多,普通的布衣百姓更是沒有機會外出留學,成爲留學生,留學生的選拔並不都是看地位,相反留學生名額的設定是靠比賽成績選拔出來的,只有成績優異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外出留學的機會,同時,爲了能夠檢測學習效果,很多留學生回到祖國還要進行考試檢測,只有考試合格的人才有資格再次獲得外出留學機會,但留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是唐朝政府來支付的,一般的書本費和日常生活開銷是需要自己支付的。

中國赴外域留學的學生很多,同樣,從外域地區來到唐朝交流學習的異域人更是不少,異域人來到唐朝,學習成績優異者甚至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在唐朝爲官,這樣開放的風氣在中國古代是十分罕見的。

提及留學生,不能忽視的就是唐朝周邊的異邦實力,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吐蕃,在均海拔能達到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上,有浪漫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有着矗立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奔騰不息的雅魯藏布江,在令人難以企及的高山上,有着浪漫而強大的帝國-吐蕃。松贊干布建立吐蕃後,開始致力於發展壯大吐蕃的實力,促進吐蕃的全面發展,文成公主進藏更是唐朝與吐蕃建立良好發展關係的重要一環,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成爲青藏高原上權力最大的王,安史之亂,唐朝政局動盪,經濟實力大幅度下降,唐朝受到影響的同時,吐蕃卻在大幅度發展經濟,進入了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領土疆域更是不斷擴張,幅員遼闊的吐蕃祖先,在青藏高原上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歷史,展示瑰麗的吐蕃文化,吐蕃到底有多強,你瞭解嗎?吐蕃風景秀美,在高處不勝寒的山峯頂處,寧靜安寧的高原美景讓你流連忘返。

吐蕃,就是在這樣的廣闊天地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燦爛文化,腳步慢慢,踏上昔日的吐蕃高原古道,離天咫尺,煙霧濛濛,山霧繚繞,古道漫漫,承載了吐蕃盛世文化,大漠、戈壁、白雪、高山、草原,衆多地貌匯聚在吐蕃地區,組成了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吐蕃,在雪域高原上,我們沐浴在吐蕃文化的薰陶下,生活在高原之巔的吐蕃人,逐漸形成了吐蕃文化美學。

吐蕃人生活在雪山之巔,但他們也喜愛各種金銀飾品,關於金銀飾品的製作和打磨設計有着衆多的研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在存留下來的畫作和各種作品中,包括文字書籍,我們依稀可見其金銀飾品的裝飾,在日常家居過程中,吐蕃人最喜愛用金銀裝飾,日常器物從擺列物品到日用品也常常用黃金裝飾,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大氣磅礴。吐蕃人除熱愛金銀飾品外,對待金銀飾品的製作也有獨特的見解和研究,吐蕃金銀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製作精巧工美,是吐蕃文化難以忽視的重要一環。同時,金銀飾品在吐蕃身份象徵上也佔據重要的地位,對於吐蕃貴族階級來說,使用金銀飾品是其地位的象徵,在社會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貴族階級使用金銀飾品的頻率極高,這也直接彰顯了貴族階級的社會地位和身份。

吐蕃在飲食上也極具審美特性,從社會文化到飲食文化,吐蕃人都創造了自己的一整套文化體系,不僅在文化上,在軍隊實力上,吐蕃甚至可以攻陷長安,軍隊實力可見一斑,因此,吐蕃它並非只是一個異邦國,而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帝國。

璀璨的唐朝文化裏,不僅有異域風情文化,唐朝的詩歌文化更是令人矚目,在唐朝,經濟文化的不斷繁榮發展,詩歌也應運而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詩歌風格,在盛唐,浪漫主義詩派的代表人物,李白用狂放不恣的筆捲寫下浪漫無比的詩句,我們瞭解的李白愛喝酒,喜作詩。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他吟詩“花間一壺酒”,對月獨酌,月下起舞,詩歌信手拈來,爲官期間,自由浪漫的靈魂與圍觀的現實相互撞擊,於是有了力士脫靴,貴妃捧墨的各種傳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依舊高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一生是具有傳奇性的,但是我們不瞭解的是,李白的婚姻同樣也具有傳奇性,李白的一生一共結過四次婚,兩次是正式的明媒正娶八擡大轎,與女子結爲正式夫妻,有兩次是同居性質,雙方並沒有舉行結婚儀式,而李白在人生髮展的過程中,也並非是以詩歌作爲自己人生的全部部分,也曾經跟隨着社會的主流去挖礦,投身過礦產事業,對李白故事瞭解的越多,對他的人物刻畫就越多,他的人物形象也就越深入人心,與李白齊名的還有著名的詩聖—杜甫。

杜甫的詩大多沉鬱頓挫,表達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和百姓的擔憂與同情,經歷過安史之亂,與家人分散,生活拮据,杜甫更能深切的體會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因此杜甫的詩大多是體現社會現實的詩,同時杜甫又是極具有一個家國情懷的人,他的所作所爲反而更能體現對百姓生活的關切。這是我們瞭解的杜甫,我們不知道的是,杜甫在年少的時候也有輕狂,年少的時候,他一樣躊躇滿志,對未來充滿幻想和期待,來到長安之後遞給唐明皇的上書中毫不掩飾自己的才華,甚至與前朝的文學大家相對比,覺得自己並不遜色。其滿腔熱情和才高傲氣並不比李白差多少,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杜甫成爲李白的小迷弟,兩人一見如故,追求更是頗爲一致。

寫詩的杜甫並不是真正的杜甫,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多數都是杜甫的詩歌,杜甫的詩歌大多關切黎民百姓,關心天下,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境遇更是難得關注,但其實杜甫他也有輕狂的一面,他也比李白瀟灑,比李白更會寫詩表達情感,在衆多逸聞逸事中,我們看到一個與我們本初印象完全不同的杜甫,他無拘無束的生活,見自己的好朋友的時候,甚至連帽子都不戴。他還常常種花種樹,與農翁一同遊玩,他的生活並不像詩中那樣表達的悲憤,除卻詩人這個身份,他也是一個平凡人,過着平凡又輕鬆的生活,他的性格里依舊帶着狂放瀟灑,對待身邊的人或物,他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在很多時候,他都與妻子兒女過着樸素幸福的生活。面對自己入仕的機會,他也會順應社會的潮流,在舉薦自己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同時也會展示迂迴戰術,面對皇帝喜歡的文章風格,也會投其所好,當時的風氣大多如此,杜甫真正表達自己的時候其實是在船上,這時候的杜甫已經步入晚年,身體大不如前,境況也一落千丈,經歷了將近一生的坎坷和挫折,兩鬢斑白,對待生活的眼界與之前完全不同,他登上一艘小船,開始了自己的旅程,在小船上,他慢慢尋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也開始有了笑容,逐漸開始轉變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竟也作出許多詩來,從詩歌方面僅能窺見其中一二,想要真正瞭解李白杜甫這兩位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還需要了解他們的生活。

談到杜甫李白,我們都知道兩人是在船上四處奔波漂泊的,其實,在唐朝,已經出現了“京漂族”,在唐朝發展過程中,“京漂族”顧名思義就是在京城漂泊居無定所的人,在當時繁華的長安城裏就有很多京漂族,衆多有名的詩人也都是京漂族。

當時在唐朝,杜甫,李白,孟浩然,王維這些赫赫有名的詩人爲謀取功名,進入仕途都曾是“京漂一族”。這時候不能不提的就是王維,王維年少就已經到京城“漂”了,年少成名的他,天資聰慧,還多才多藝,備受賞識,因此在當時的京漂過程中成爲貴族青睞的才子,雖然年少成名,在京城中混的風生水起,但是離家太遠,畢竟年少,難免會思家念親。即便如此,王維依舊在京城不斷拼搏奮鬥,在京城中結識了衆多知名人士,這樣的好人脈爲他在日後的科舉考試,爲官之途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在21歲的時候,王維成功拿下榜首,成爲狀元,這在京漂族中是發展條件較好一類人的代表者。

還有一類人,生活遭遇不幸,境遇不順,京漂過程中甚是不順,例如杜甫,對於杜甫來講,來到長安,他是帶着意氣風發的,他立志要在長安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可事與願違,在長安漂泊十年,他每每帶着期待參加科舉考試,可每次都名落孫山,未能中榜。在屢試屢敗的情況下,他在長安的境遇越來越難熬,最後,他困居長安,在這樣的境遇下,他開始轉變自己的方向,不斷向王公貴族投詩,期望能夠得到賞識,但與王維相比,杜甫沒有那麼幸運,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裏,他投出去的詩歌收效甚微,彷彿一塊石子投入大海一般寂靜無聲,石沉大海的詩歌太多了,慢慢他逐漸失去了信心。

十年過去了,他依舊沒能實現最初自己的目標,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樣的挫折和困境下,他依舊保持初心,雖然投詩的數量有所下降,但是苦心人天不負,終於在四十歲那年,他寫下《三大禮賦》成功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得到一個官職。接下來的時間就安心等待任職通知,可誰能想到,等待任職通知竟等了四年時間,終於到四十四歲的時候,他得到了一個小官職,終於可以進入仕途,開始爲官之途,但是這時候,唐朝的政局動盪,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被俘,他的爲官生涯剛剛開始幾天就夭折了,因此,杜甫也是衆多京漂者的代表者,他的境遇在當時也是大多數京漂族的境遇。

其實,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無論在唐朝還是現在,“京漂族”在京城地區發展是爲了更好的未來和實現人生理想,只不過在當時更多的是通過科舉考試來贏得功名,如今獲取職位的方式更多,競爭也更爲激烈,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都需要才華來支撐。

在唐朝,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不僅僅是男性,女性也佔有重要地位,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古往今來,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大多都是男性,而在唐朝這個瑰麗絢爛的王朝,有幾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唐朝尚武風氣甚盛,在當時最流行的一種舞蹈就是舞劍,最擅長舞劍的是公孫大娘,尤擅舞劍,杜甫還曾寫詩來讚美她舞劍時的氣魄和魅力,今天要提及的一位巾幗英雄是平陽公主,雖身份貴爲公主,但治兵打仗毫不遜色,在父親李淵預計行動的時候,她一馬當先,幫父親排憂解難,在很短的時間內招納賢士,招攬幾萬士兵爲她效命,可見其能力。她帶領的軍隊紀律嚴明,遵規守紀,士氣旺盛,軍隊氛圍極佳,與敵人戰鬥的過程中,她也想出用麥子煮粥迷惑敵人是戰馬的排泄物,令對方誤以爲自己軍隊實力強大,糧馬充足,最後成功拖延時間等待來了援軍,成功擊敗敵軍,由此可見,在唐朝,女子的魄力並不輸男子分毫,在官場上亦是如此,女官成爲重要一環,在朝堂之上出言獻策。最著名的是被譽爲“巾幗宰相”的上官婉兒,其人聰慧過人,善管理,善寫詩文,溫婉賢淑,備受重用,唐朝亦是第一個出現女皇帝的王朝,武則天一代女皇,身居高位,在其位爲民而思,雖然其功過褒貶後人衆說紛紜,難以統一,但我們不可忽視的是,在封建王朝裏,女性擁有了在封建藩籬下的一小片自由的天地,女性開始發聲,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展示自己的作用和影響,這在衆多王朝裏是難得的現象。

唐朝,是一個包容開放的時代,其燦爛輝煌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宛若明珠,其光芒四射流傳千古,其詩歌文化,社會文化,女性形象,美食文化等等衆多文化相互交織在一起,勾畫出了唐朝的景象,我們透過歷史畫卷,向唐朝觀望,一個個歷史文物,也向我們訴說那個時代的文化,刀槍劍戟,葡萄美酒杯,華麗服飾,精美卷軸,這些都是那個鼎盛王朝的代表,每次我們只能窺見的是它的一兩分魅力,而我們在探尋它八九分魅力的路上孜孜不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