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溝通的公例——曲愈高,和愈寡

讀朱光潛先生的《詩人的孤寂》感受到大師筆觸的深刻和耐人尋味。

正如著名的惠子問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反問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So,人與人之間是很難產生共鳴的,所謂的徹底瞭解,其實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真實的情況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我很認可文中的這段話:

凡是情緒和思致,愈粗淺,愈平凡,就愈容易滲透;愈微妙,愈不尋常,就愈不容易滲透。一般人所謂『知解』都限於粗淺的皮相,而濃淡深淺上的毫釐差別是無法可以從這個心靈滲透到那個心靈裏去的。在粗淺的境界我們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們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這是心靈溝通的公例。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獨來獨往之人,他們特立獨行,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爲準則,交友謹慎,對朋友的要求極高,表面上看和藹可親,笑容可掬,可內裏卻有如大錢般外圓內方,外人只看到Ta的“圓”卻感受不到Ta的“方”。

這不奇怪,因爲Ta的“方”是不輕易示人的,只有在涉及原則時,它纔會顯現,只有在親密無間的朋友圈纔會彰顯。


Ta不喜歡太嘈雜的環境及成羣結隊的喧囂,Ta 像一匹狼一樣獨來獨往,因爲Ta 知道自己的屬性,不需要像牛羊一樣成羣結隊。

真理往往出自沉默者,內裏的沉思、恬靜是孕育真理的土壤;深刻的思考,反覆的琢磨,才能提煉最原始、最自然、最簡單的真理。

有時,我們會覺得那些看似矯情、病態、甚至不可理喻的詩人的行爲,是那樣讓人匪夷所思。

but,正是這樣的人,他們有異於常人的敏感思維。

正如文中所說:“詩人所以異於常人者在感覺銳敏。常人的心靈好比頑石,受強烈震撼才生顫動;詩人的心靈好比蛛絲,微噓輕息就可以引起全體的波動。常人所忽視的毫釐差別對於詩人卻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點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陣螺殼的嘯聲便是大海潮汐的迴響。在眼球一流轉或是肌膚一蠕動中,詩人能窺透幸福者和不幸運者的心曲。他與全人類和大自然的脈搏一齊起伏震顫,然而他終於是人間最孤寂者。”

讀大師的作品需要字斟句酌,真的有種字字珠璣的感覺,甚至到了不可刪減任何一字的地步。

多一字太多,少一字太少,簡單明瞭地表達了完整的意思及深刻的見地。


由此可見,人與人之間心靈要達成共鳴是非常難的。

很多人由於孤單寂寞,常想試圖通過朋友來消除這種煩惱,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其實,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我們必須習慣面對孤獨,感受孤獨,享受孤獨。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孤獨是一個人的盛讚,喧囂是一羣人的孤獨。

朋友是錦上添花的點綴,而孤獨是通往靈魂的階梯。

學會獨處,享受孤獨,在面對世事紛擾時才能不畏艱辛,淡定自若,鏗鏘有力。

今天是 [ 立夏 ] 立夏宜養心靜坐,忌生氣傷身,降火養心清腸胃,心平氣和人如意。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三兩知心好友,濃酒淡茶,傾心交談,可稱人生一大幸事;


若獨自一人,也不必自哀自憐,做自己喜歡的事,與自己的心靈深層次溝通,可謂人生一大快事。

正如愛獨處的村上春樹在《愛喫沙拉的獅子》中說:無聊的交談有時近於拷問。

與其用毫無意義無聊的交談浪費彼此的時間,還不如獨自看一本喜歡的書,欣賞一段美妙的音樂,品一杯苦中帶甜的咖啡,撫弄一下綠意盎然的花草,抑或做一頓暖心暖胃的美食…

一個人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我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的例子。

生活不在別處,生活就在你的心中,就在你的舉手投足間。

我很喜歡查理芒格的一句話:當你想要擁有一件東西時,你要配得上他。

相信,當你耐着性子,把手頭上的事情越做越好, 變得越來越優秀後,你的蓋世英雄到來時, 就會第一時間愛上你!

其實人生沒那麼複雜,我所理解的人生就是:做你想做的事  活成自己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