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的美如不能擁有便將其摧毀?

“美的東西,於我而言,猶如宿敵。”如果你瞭解三島由紀夫你便會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如果你懂得三島由紀夫那麼你會從這句話中讀出另一層含義。在三島由紀夫的眼中,美具有極致的矛盾性,他非常熱烈地表現出對生的欲求和男性的陽剛之美,卻又認爲美的極至是完美的男性肉/體的死亡,如同他的人生一般充滿着矛盾的生與死的極至之美。

在他的作品中少有哀傷的陰柔美卻有一種強烈的衝擊力帶給人心靈上的震顫和情感的激盪。他作品在充溢青春、生命力旋動的同時,也迴盪着一股死亡之氣,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涉及到了死亡。死亡意識簡直是一個巨大的、無法逃避的陰影,貫穿三島的創作生涯。他的作品中的死與青春、活力結合在一起散發出一種誘人的、奇異的色彩。他的成名作之一《金閣寺》無疑是對於三島由紀夫喜歡的這種死亡之美的完美詮釋。

《金閣寺》這部小說取材於真實事件,1950年7月2日,京都金閣寺町方向火光漫天,一瞬間整座古建築付諸一炬,這是日本史上真實的縱火案,據說放火燒掉金閣寺的僧徒林養賢他的犯罪動機是嫉妒金閣寺的美。三島由紀夫前往京都進行了詳細地採訪,於是便有了這部成名作品之一的《金閣寺》。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自卑且偏激的少年溝口,在父親的影響下認爲金閣的美在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在父親去世後,他遵照遺願成爲金閣寺的僧人。或許是因爲某種情感上的轉變,催化出溝口對金閣扭曲的美的嚮往,他幻想着金閣會毀於戰爭,能夠促使悲劇性的金閣的美綻放。但是幻想終究只是幻想,戰爭沒有摧毀金閣,而他的人生也在朝着一個極端的世界行走。

因爲嫉妒美好,便試圖拼命佔有美好隨後將美好親手毀滅。在經歷了純真的好友鶴川自殺事件與撞見住持嫖妓種種打擊之後,他終於在一個雨夜將金閣付之一炬。

金閣寺的美是那麼的虛幻與脆弱。在美的方面,溝口與金閣寺是兩個極端,而在脆弱方面,金閣寺和溝口又是何等的類似。所以溝口最後產生了與金閣同歸於盡的想法後,反而獲得了一種奇妙的釋然與平靜。

這是一個美與惡,愛與醜,誠實與僞善,希望與破滅的故事,如同三島由紀夫的慣用手法,處處充滿了極致之美與矛盾性,能看透一個人的內心對於美的渴望,同樣也能激發一個人摧毀所有美好事物的慾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