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與中國小說

文城並不存在,它是阿強編造的名字,就像他花光了從家裏偷來的錢,就想從林祥福那裏騙錢一樣。

文城真的存在,林祥福找到了文城,雖然在現實世界中它的名字是溪鎮,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因爲小美就生活在那兒。

看過一些小說之後,不禁會生出疑問。同樣由方塊字組成的一段話,有些一讀就能感覺出漢堡薯條的味道,有些就算標記是牛排還是能感到其中殘留的壽司痕跡......可一說起中餐,卻似乎永遠講不清什麼樣算是地道的。

中國自己的小說什麼樣?是大俠的義薄雲天,還是宮鬥戲裏的機關算盡?是不守規矩的機靈,還是愚昧無知的執拗?

覺得這些或許是種區別,都不足以概括中國小說,至少我不希望用這些來概括中國小說。



而在這座並不存在的“文城”中,我似乎找到了中國小說,找到了這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但一旦讀過了就知道它在那裏的,就百分百確認它就是中國的,小說。

當然,這樣的小說以前也讀到過,但無法接受。有些是因爲不喜歡,比如精神勝利法的阿Q。有些是不相信,比如永遠英明的皇帝,算無遺策的軍師......他們不像英國的管家,海盜船上的水手,馬背上的牛仔,貪婪的尋寶者和魔法師那樣可信。不是不能接受其虛構的故事,而是不能接受其遠離了生長的土壤。

中國小說給我的感覺不是掛在虛空之中,就是埋在不堪直視的地底。直到讀過《文城》。

《文城》裏有農民,有士紳,有虎媽,有逆子,有墮落的闊少,有懂事的女兒,有入贅的女婿,也有童養媳......當然還有匪,和俠。

而他們其實本是一體,後來成了兩面。

剛開始讀的時候,很擔心小說中有太多“傳統”的味道,太多的農民的淳樸善良,以及愚昧。因爲以往把“傳統”約等於“愚昧”,並推導出了後來的“落後”,結果就是“捱打”,“受辱”。

可如今爲了區分,爲了找回自我,有不得不面對“傳統”,又發現它並沒那麼可怕,那麼不堪。

愚昧的形象還在。兩個扛槍的土匪可以到有上萬人的鎮子上抓肉票,被抓的人家對他們還恭恭敬敬。居民們除了擔驚受怕,竟然還競相模仿土匪所施用的酷刑,來了場全鎮的比賽。但一旦喊出“報仇”的口號,三十個人可以死戰幾百土匪,一村百姓剿滅禍患的匪幫。

這故事裏有“烏合之衆”,但也有俠。

故事的主人公林祥福很執拗,因爲執拗他才能在父母死後扛起那個家,才能成爲手藝精湛的木匠。但他也能變通,他接受了小美,哪怕他知道她來歷不明,哪怕小美騙走了他一半家產。他把女兒送去西式學堂,自己卻爲了信義去土匪窩贖人......

這樣相互矛盾的事在故事裏有很多。本來要搶劫鎮子的潰軍竟然殺了連長以正軍紀,甚至在後來提親被拒之後只是禮貌的離開;唯唯諾諾的兒子偷偷接回被母親趕走的媳婦,但後來又把媳婦送上別人的牀;原來的土匪和復仇的村民歃血爲盟結爲兄弟,不惜爲兄弟死在戰場......這些矛盾的事發生的很自然,很真實。這些人物不像英明的皇帝,睿智的軍師,但像真正的人,中國人。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大不一樣了,我們拿着Iphone,開着特斯拉,連鄰居大媽都坐着遊輪看過世界了。但林祥福,小美,阿強,還有阿強的爸媽,土匪張一斧與“和尚”,士紳顧益民都還在。他們只是換了身衣裳。那種生前無緣相守,死後終能相見的宿命觀還在。

就像今天的溪鎮和原來定然大不一樣了,可它承載着文城----那座因其不存在而永遠存在的城。

終於,在《文城》裏我讀到了中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