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伯庸寫《顯微鏡下的大明》開始


這本書講的是幾個明朝的故事,作者寫的細緻,研究的深入,使得這些小故事微妙又有趣。這些不是重點,作者在書籍開篇便寫道,自己寫這本書的緣由。作者的坦白令人敬佩,也可以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


酒桌上聽到的故事,感覺有趣,便去尋找資料查詢。資料較少,又通過他人的關係去借閱相關文獻,再去請教相關專業人士。隨着資料蒐集的深入,知識量在增加,故事的邏輯實據也逐漸浮出水面。內容在增加,自然故事也在增加,於是小故事,變成大故事,一則單薄的故事變成了故事集,相互之間有了些許淵源。


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其實現實中的事情也是這麼做成的。就像是聽到了一則消息,現在要落實,遇到了許多困難,作者異於常人的精力與膽識,將這件事做成。


這些只是這本書的表象,真實而有趣的依舊是故事。這些故事自然不是作者發掘故事的全部,只是選取幾個典型,但這些典型卻可以看到其他關於大明書籍的影子。我們對古代歷史的瞭解,最清楚的估計就是明清,因爲資料翔實,又離得近。當作者將這些小故事寫出來,卻可以和我們腦海中的歷史資料產生共鳴。後者是大世界,前者是小生活,生活更容易觸動讀者,或者說現實生活中的人。比如,當我們看到兩張募捐的照片時,一張是許多難民等待救濟,一張是一個女孩睜着大眼睛等待你的幫助。後者獲得的救濟會更多,這就是生活的魅力,更容易觸動人心。


最近聽到一則故事,馬伯庸正在創作一本書,思路是從一張聖旨上發現的。北京城的皇上病危,下了一道急召,召回南京城的皇子回來繼承王位。這段路程需要走十幾天,作者的問題是,這十幾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於是,作者的使命感來了,他要完成這段歷史空白。


一花一世界,就是這樣,這個美好的世界。


小城雨田

2021/5/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