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戒學堂 Ⅰ 母親節散記

今天是母親節,無戒學堂的命題作文。我幾乎沒有寫過母親,我也不太善於個人敘述。

我的媽媽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什麼動人的故事,我也不擅長用動人的語言去表達我對她的愛。我們相互的愛都是用生活中的行動自然的一種表達。

小的時候是母親照顧我們,如今她老了,是需要我來照顧了。我等我們兄妹幾個都成家立業各自東西時,我們都儘量讓父母過得好點,如果他們願意我們都接到身邊利於照顧。

父母的房子是那種90年代的小板樓,因爲在六樓,年紀大了爬起來喫力。換房賣房他們也嫌麻煩,所以我又買了個一樓的房子,帶兩個衛生間,把他們接過來住了兩年。後來弟弟在上海郊區也多買了一個一樓的房子,也是空着,父母也想去南方住住,於是他們就搬到上海去了。

今天是母親節,想給在上海的媽媽打個電話,沒人接,估計是沒聽到。也許她出門和老太太們去挖野菜了。

我們很幸運的是,父母身體還不錯,並不需要太多照顧,只是要有個人住的近一點,萬一有什麼事有個照應。病了能及時送醫院,有體力活能幫乾乾。他們也有安全感。

在經濟上他們有退休工資,他們北京那個三居租金,所以經濟上並不需要子女資助,更多的是一種生活和感情上的照顧。

由於歷史的原因母親文化水平不高,但她非常通情達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爲人處事都爲人稱道,善良、勤勞、節儉、爲他人着想。

她總是說她自己沒辦法,沒讀什麼書,希望我們兄妹不和她一樣沒文化,喫生活的苦。我們也還算爭氣,都考上大學,有的還唸了博士研究生,都走出了山溝,都在最大的城市生活,有穩定良好的工作。所以她也安心了。

媽媽年紀大了,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我們都平平安安,工作好身體好,並不要求我們多麼出名成家,我們都過得好她就滿意了。她也是一個心態平和沒有大追求的老太太,安身守命。

我的媽媽和她的媽媽一樣,都是那種具有傳統中國女性美德的人,可惜我是沒有繼承上。我和她是完全不同的命運,我靠讀書獲得了好的職業和生活條件,擁有婚姻、工作和地域的選擇權,在物質上也沒喫什麼苦。讀書的時間長了,也不擅長家務,而且還選擇了不養孩子,這樣她覺得有點遺憾,但是她也很心平氣和地接受了,覺得我們這樣也挺好,不用爲孩子辛勞,不用爲柴米油鹽發愁,想走就走。

母親是一個生活節儉的老太太,基本他們那一代人都一樣,是時代賦予他們的特點。如果住在一起,一般我們就請她到飯店去喫一頓。現在不在身邊,我也沒有選擇郵遞送花等她認爲華而不實的東西。我瞭解她,就給她買了個小巧一點的多功能破壁機作爲禮物,。她有個大的豆漿機,人少做豆漿總喝不完,老太太又不願浪費,所以給她換個適合兩人使用的小豆漿機,這樣她每天就可以做豆漿或是打果汁喝了。實用而舒服,沒有什麼驚喜,就是我們相處的方式。

我們家是那種傳統的家庭,都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關愛,平時也不是天天聯繫。但是一旦誰需要幫助,大家都義無反顧地伸手。比如買房這事,誰買房首付不夠,或是需要全款付,那基本都是全家來湊,所以往往一個人辦不到的事,大家一起合作就都辦成了。對於錢這事,大家都自覺守規則,借的就是借的,送的就是送的,不會因此起糾紛。借的就慢慢還,大家也不催促,也沒有利息之說,但是都會自覺歸還的。這就是無言的家規。我們幾乎從不向外人借錢,但是家人之間由於買房等花大錢的事相互週轉也是經常的。

平時大家湊在一起可能還拌嘴,爲不同意見生氣,長期在一起也和刺蝟似的,但是真有什麼事,肯定是一致對外,相互幫助,這是我所很欣慰的,也是母親的性格所帶來的。

對於母親,我的確是無法用感情激昂或豐沛的文字來表述,只有這平淡的敘述文字。我也很少去說感謝的話,更多是用實在有用的行動來表達,比如帶他們去旅行,有困難及時解決,缺啥馬上網絡下單直接送家,平時電話也就拉拉家常,逢年過節兄弟姐妹都儘量一起回家喫飯,等等,生活很日常,但是也很安心。

每次和老媽電話的收尾,她千篇一律的都是“注意身體”之類這些話,我都聽得耳朵出繭子了。她就是個這麼實在的人,唯一願的就是我們身體健康,平平安安。這也是我所願父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