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些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晚上帶孩子去朋友家走走,正好遇到朋友家的孩子在練習書法,於是想,環境這麼好,正好讓朋友指導指導,機會不容錯過,於是跟兒子說,讓他也一起練練。

兒子“啊”的一聲疑惑,但並沒有拒絕,接着問我,要寫幾張?我說,這不是練幾張的問題,是要想着怎麼寫好。孩子也沒繼續問了,於是兩孩子在書房子開始練習書法了。

不一會兒,兒子從書房出來,說寫完了,寫了一張。我看着朋友兒子並沒有出來,仍然認真地在練習,就提醒兒子繼續練習。

過了一會兒,兒子又出來了,說又寫完了一張,問我能不能結束了。我無奈地搖了搖頭……


晚飯後正走着,一位班裏的好學生髮來微信,說她的複習資料已經準備好了,只是附近的複印店關門了,暫時複印不了,能不能等明天再複印。

我腦子裏先是一愣:複印資料?我什麼時候說過要複印資料了?想了一會兒,纔回憶起週五放學時跟孩子們提過,說的是接下去的一段時間裏,我們要開始複習了,如果學有餘力,可以在休息日去準備些複習資料、做一些適合自己能力拓展的練習等等。我想,這孩子所說的資料複印,應該是她準備的複習資料。

對於一個小孩子,不僅能把老師的話認真的去做,複印資料這種事,也是自己在處理,孩子的能力可見一斑了。


爲什麼那些好孩子,都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因爲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在比較。

孩子與我們朝夕相處,優點不少,但暴露的缺點也會更多,因爲期待着孩子好,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改正,甚至沒有這些缺點,所以凡是孩子的不足和缺點,會更深刻的記錄在我們的腦子裏,而當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時,更能做出對比,讓人焦慮不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