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晚上带孩子去朋友家走走,正好遇到朋友家的孩子在练习书法,于是想,环境这么好,正好让朋友指导指导,机会不容错过,于是跟儿子说,让他也一起练练。

儿子“啊”的一声疑惑,但并没有拒绝,接着问我,要写几张?我说,这不是练几张的问题,是要想着怎么写好。孩子也没继续问了,于是两孩子在书房子开始练习书法了。

不一会儿,儿子从书房出来,说写完了,写了一张。我看着朋友儿子并没有出来,仍然认真地在练习,就提醒儿子继续练习。

过了一会儿,儿子又出来了,说又写完了一张,问我能不能结束了。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晚饭后正走着,一位班里的好学生发来微信,说她的复习资料已经准备好了,只是附近的复印店关门了,暂时复印不了,能不能等明天再复印。

我脑子里先是一愣:复印资料?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复印资料了?想了一会儿,才回忆起周五放学时跟孩子们提过,说的是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要开始复习了,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在休息日去准备些复习资料、做一些适合自己能力拓展的练习等等。我想,这孩子所说的资料复印,应该是她准备的复习资料。

对于一个小孩子,不仅能把老师的话认真的去做,复印资料这种事,也是自己在处理,孩子的能力可见一斑了。


为什么那些好孩子,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在比较。

孩子与我们朝夕相处,优点不少,但暴露的缺点也会更多,因为期待着孩子好,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改正,甚至没有这些缺点,所以凡是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会更深刻的记录在我们的脑子里,而当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时,更能做出对比,让人焦虑不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