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書法,你瞭解顏真卿的靈魂嗎?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說起顏真卿,大家可能都會想到他這首被無數人作爲座右銘的《勸學》,和他一手端正大氣的書法。

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樣的書法和文字背後,是怎樣一個忠烈剛正的靈魂。




生於亂世的顏真卿,曾經歷過滿門被滅的慘痛,也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動盪,一生飽經磨難,傷痛與血淚交織。

但即使無數次被逼至絕境,他也堅貞一志,寧死不願變節。


北宋名家歐陽修曾贊顏真卿:

“顏公忠義之節,皎如日月,其爲人尊嚴剛勁,像其筆畫。”

蘇軾更是把他列爲詩書文畫四大家之一,對他凜然的風骨欽佩不已。


如今,顏真卿所處的時代離我們已有千年之遙。

現代人對他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臨習字帖時,那一手方正遒勁的“顏體”。

殊不知,有什麼樣的書法,就有什麼樣的人。




    (一)君子尚德,謙和明理

公元709年,顏真卿出生在大唐的京都長安。

他的祖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著有《顏氏家訓》的顏之推,和陶淵明的摯友顏延之。

從這般詩禮簪纓之族走出來的顏氏兒郎,也必定不同凡響。


顏真卿3歲時父親早逝,他小時候最敬佩的人,是自己的二哥顏允南。

在父親過世後很長一段時間,顏允南不僅帶着顏真卿溫書、習武,還教給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

顏真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自己捉了一隻小腿骨折的白鶴,然後在它的背上練字,結果被二哥撞見了。

他連忙厲聲喝止道:

“它雖然不能飛起來,可卻心性堅忍、品質高潔。你不愛惜它的毛羽,和暴君又有什麼分別?”

這讓顏真卿聽了慚愧不已——二哥的言下之意,是告誡自己不要做仗勢欺人的小人啊!

從那以後,顏真卿便把哥哥的教導銘記於心,時刻注重自己的德行操守。


公元734年,顏真卿考中了進士。

當時政界書法之風盛行,顏真卿也對書法頗有興趣,他很想拜一個人爲師,那就是當時最著名的書法家——張旭。

傳言張旭十分清高,顏真卿爲了表示自己的決心,特地把醴泉縣尉給辭了,來洛陽向張旭求教。

可張旭卻對他說:

“你的字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你怎麼能在寫字上花那麼多功夫呢?”

顏真卿聽出了張旭的婉拒之意,但他並不氣餒。

他深知,要成爲國之棟樑,發展真才實學纔是當務之急。

於是在回京後不久,顏真卿再次拜師於張旭門下。

見顏真卿態度誠懇,張旭終於答應收他爲徒。

然而,在學習的一年多時間裏,張旭絲毫沒有告訴顏真卿書法的祕訣,他要麼讓顏真卿臨摹市面上常見的字帖,要麼就帶着他四處遊山玩水。

要是換作是其他人,心裏大概早就不耐煩吧?

但顏真卿卻依然對老師恭恭敬敬,不管張旭如何敷衍,他都對他以師禮相待。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精神打動了師父,一年後,他向顏真卿傳授了“筆法十二意”,讓顏真卿的書法日益精進。

翁同龢曾說:“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如今我們練習顏真卿的字體,總讚歎其形態周正、運筆精妙,卻難以知曉,這其後是多少個日夜所沉澱出的沉穩心性。

它啓迪後人,唯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時刻保持謙恭的姿態去學習,才能不斷提升,有所進益。


    (二)堅貞護國,不畏強權

拜別老師後,顏真卿回到了長安。

在做官期間,他勵精圖治,罷免了很多貪官,得到了百姓們的一致稱讚。

然而,因爲政績突出,顏真卿也引起了奸相楊國忠的注意。

當時楊國忠在朝中獨大專權,他怎麼能容忍顏真卿把自己的同僚都剷除掉呢?

於是他下了調令,把顏真卿派到了平原郡做太守。

要知道,平原郡是楊國忠同黨安祿山的轄區,楊國忠這麼做,無非是想牽制顏真卿,讓他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控之中。

爲了讓安祿山放鬆警惕,顏真卿只得成天聚衆飲酒、遊玩作樂,讓安祿山以爲自己不過是貪圖享樂之輩。

然而在暗中,顏真卿卻藉口防止雨澇災害,修高了城牆,招募精兵強將,時刻做好戰鬥的準備。

終於,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

得知消息,顏真卿立馬派人向皇帝報告,然後率領上千將士,誓死抵抗叛軍。

安祿山見情勢不妙,就派人砍下了當地幾個長官的頭顱,四處恐嚇將士,擾亂軍心。

但顏真卿臨危不亂,當反賊提着人頭上門的時候,他鎮定地對將士們說:

“我認識這些長官,這些頭都不是他們的!”

於是下令斬殺反賊,然後擴招一萬多士兵,聯手反擊安祿山。

安祿山慌了,他趕忙撤回兵馬,攻打顏真卿的哥哥顏杲卿所在的常山郡。

顏杲卿頑強抵抗了幾天幾夜,還是被俘虜了。

看着顏真卿的兄弟落入自己的手掌心,安祿山哪能輕易放過?

他先殘忍殺害了顏杲卿的幾個兒子,然後砍斷了他侄子的手腳。

見顏杲卿還不肯投降,安祿山就勾斷了他的舌頭,讓他在極度痛苦中,壯烈殉國。

此時還在後方激戰的顏真卿,聽到哥哥慘死的消息,眼前一黑,幾乎昏死過去。

他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自己的親人竟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爲國捐軀。

很長一段時間,顏真卿都陷入了無比的悲痛中。

那些永遠回不來的親人,都在他輾轉難眠的每一個夜裏,被思念到肝腸寸斷。

但顏真卿知道,自己現在還不能倒下。

身爲河北十七郡的盟主,他肩負着討伐叛軍的重任,只要國難未平,他絕不能臨陣脫逃!

《顏氏家訓》曾言: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直到兩年後,戰亂平定下來,顏真卿才終於得以抽身,去尋找族人的下落。

然而他找到的,只有堂兄的一隻腳,和侄子顏季明的頭骨。

昔年故人今安在?一抔熱土一抔魂。

懷着滿腔悲憤,顏真卿提筆寫下了那篇被譽爲“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

“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爲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

仿若叩問一般的字字句句,無不力透紙背,跳蕩着忠烈之門的浩然正氣,也盤亙着天命無常的殘酷與蒼涼。

但如果要問起顏真卿,是否後悔自己選擇的路,他一定搖搖頭,說:“從未。”

國難當頭,他深知,自己唯有心無旁騖地走下去,才能保得天下太平,山河無恙。

所以,哪怕這一路鮮血和苦淚交織,又有何懼?

黎明前的黑暗雖然漫長,但只要一直挺着,就會看到光。

    (三)高風亮節,雖死不屈

安史之亂後,顏真卿重新回到了長安。

然而,因爲剛正不阿的性情,他遭到了很多大臣的排擠,所以仕途坎坷,屢次被貶到偏遠的地方。

最落魄的時候,他甚至要寫字帖向朋友乞米、求藥,以維持生計。

一代功臣居然流落至此,着實讓人心酸。

但即使這樣,顏真卿也依舊堅守正道,不與貪官污吏們同流合污。

70歲那年,顏真卿才終於得以重返朝堂之上。

可這一次,他又遭到了別人的算計。

當時朝堂中數宰相盧杞權力最大,而顏真卿聲名顯著,讓盧杞感到了極大的威脅,他總想方設法地把顏真卿調離京師。

時逢叛將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便想出了一個壞主意。

他上奏皇帝,說顏真卿德高望重,不如派他去安撫叛軍,以顯示出朝堂的誠意。

大臣們聽到盧杞的建議,全都大驚失色——要知道,李希烈生性殘暴,顏真卿若被派去勸和,無異於羊入虎口。

很多人都勸顏真卿不要去,但他卻在交代好後事後,義無反顧地離開了京都。

不是不知此行兇險,而是早已把保衛家國,當做了此生不渝的志向。

不出所料,顏真卿剛到敵營,就被李希烈手下一千多人團團圍住了。

他們手裏拿着明晃晃的尖刀,朝着顏真卿罵罵咧咧,甚至放出狠話,要吃了他的肉。

可顏真卿征戰沙場數年,豈是這些小把戲能輕易嚇倒的?

他面不改色地拿出詔書,在營前宣讀起來。

李希烈見狀,只能不情不願地走出了軍帳。

爲了讓顏真卿歸順於自己,李希烈先假惺惺地擺了一桌宴席款待他,然後又慫恿顏真卿說,如果自己當了皇帝,就讓他做大宰相。

可顏真卿不爲所動,他痛罵李希烈:

“我都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一生只求堅守節操,死而後已,難道還怕你們不成?”

這可惹怒了李希烈,他派人把顏真卿關在了監牢裏,還在院裏挖了一個大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了。

見顏真卿還不屈服,李希烈甚至砍下死去唐軍將士的耳朵,拿給他看。

牢獄的折磨,已經讓顏真卿備受摧殘,而同胞們所受的戕害,更是一次次把他拉向痛苦的更深處。

可即使如此,他也不願服一次軟,低一回頭。

因爲他知道,自己的身後,是一個國家的傲骨,更一個朝代的尊嚴。

見顏真卿軟硬不喫,李希烈終於失去了耐心。


公元785年,他派了一名太監來到囚牢,宣讀了賜死顏真卿的詔令。

此時的顏真卿還不知道此人來自大唐還是賊營,他問道:

“使臣可是從長安出發的嗎?”

太監回答:

“我是從大梁派來的。”

聽完這話,無數複雜情緒湧上了顏真卿心頭,他忍不住起身痛罵:

“不過是叛賊之流,也敢妄下詔令、自稱天子?”

話音剛落,他就被人絞殺了。

千秋良將,耿耿忠魂,也從此歸於沉寂。

顏真卿死後,滿朝震悼,唐德宗更是含淚寫下悼詞:

“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

顏真卿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的錚錚鐵骨與崇高人格,已然成爲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秋萬代,永遠被世人銘記。

歐陽修曾在《新唐書•顏真卿傳》裏動情地感嘆:

“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千百年過去了,顏真卿的高尚品質,依然在時光的長河裏熠熠生輝。

而他的字跡,亦端厚、遒勁,如同正氣凜然的君子,鐵骨震世。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命途多舛的顏真卿,儘管見過親歷過戰場的殘酷,見識過世事的炎涼,但依然把忠誠和熱血,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想來人生在世,最難得的,不也正是一個“正”字嗎?

面對誘惑不動搖,面對權勢不屈從,始終保持自己的本心,清清白白處世,堂堂正正做人。

畢竟,剛直的風骨,端正的品行,這些纔是一個人身上,最難得、也最能永恆的品質。

就像高爾基說的:

“走正直誠實的道路,必有問心無愧的歸宿。”

願我們穿越陰霾,依然心懷太陽。



注:此文爲轉發文章,感謝原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