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角色重疊時,如何表達,不影響人際關係?

今天和一個認識一個月的心理同行小姐姐相約爬山,中間收穫了一個觀點讓我挺新奇的。

在路上,我們交流的過程中,我覺得她有明顯的情緒傾訴,我沒有做好要接收她情緒的準備,或者說我並不想接收她的情緒。在她表達的時候,我可能帶了一些價值觀去評價或者建議她。她不舒服,其實她並不想要建議。深層次的原因,她自己可能還沒有想要從過去走出來,或者說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走出來。

我去評價她時,其實我是有覺察到,我是帶着主觀意識的,我覺得她需要成長的部分太多了,爲什麼還要抱持着原有的觀念不放?我有這個想法,是源於跟她第一次聚會時,她把做個案的情緒全部跟她那個朋友說。我當時想,好不專業啊!她有自己的情緒和問題需要成長。

我覺得我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學習心理諮詢師白學了”。這句話深深刺痛到她了。這是對於她努力想要改變的否定和拒絕。

我想在她成長過程中人格部分,有些是沒有很完善的。

當她在描述與她妹妹的相處過程中,我說:“你妹妹沒有錯哦。”她一下子就繃不住了。馬上攻擊我:“你不行,你不能接納我的東西。我跟好友阿鳳的模式是,她傾聽我的觀點,不給建議。在過去的經歷里根本就沒有對與錯。我和阿鳳的培訓經歷是這樣的,不知道你的系統是怎麼樣的。你不行,你還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當時,我意識到我們的交談發生衝突了。我馬上去跟她確認衝突的原因。我問她:“我剛剛否定你,是不是刺痛到你了”。我跟她分析的原因是我不想進入諮詢師角色,去接納她的情緒和負能量。而她選擇相信我,跟我敞開心扉要跟我傾訴,她覺得我“應該”懂得她的痛和感受。她覺得自己的創傷經歷是有價值的,我跟你談,你應該要接納和傾聽。

在那個當下我回避繼續接收她傾訴的原則,是我沒有收費我沒有義務接收你的情緒和能量,我的接收是有價值的,這是我的界限。我自己是有把朋友和諮詢師的角色區分的,我沒有進入諮訪狀態,我是不想接收別人的能量。

這個事之後,讓我收穫到一個觀點:當朋友跟諮詢師兩個角色重疊時,如何表達自己的拒絕,不傷害到對方?

1、如果你想要維持朋友關係,就跟她直接說:“我現在還沒有做好接收你情緒的準備,你是不是不適合現在表達這些情緒感受?我們聊聊朋友的事情就好”。如果坦誠跟對方說,相信她是可以接納的。反之,她不理解,那就不用繼續這個友誼的維持。它已經成爲你自我成長經歷的養料。

2、不要帶着挑剔的眼光去要求別人。我是對她有期待的,而她覺得我應該要傾聽。這兩個矛盾的衝突是我們的價值觀無法調合。我不知道她心裏有沒有不舒服,但我覺得自己並沒有不舒服。而是要感謝她讓我有了這次成長的經歷,提醒我需要成長的部分。在雙重角色重合的情況下,如何保持人際互動。

3、很多人都會無意識帶有一個信念“應該”,如果她的信念裏放下這個要求,而改成“我希望”“我期待”,會舒服很多。這是她需要成長的部分,還給她,這是她的成長責任。

4、反醒中成長,以後對於有雙重角色的朋友,應該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界限和責任界限,不要把專業和情感搞混在一起。

感謝所有的經歷,它們都是促使我們成長的肥料。在你經歷事件後,能跳出來看問題時,能否看到自己的問題,並把問題轉換成自己的成長的墊腳石,這需要有創造性思維和自己價值觀的不斷完善。

一個自我完整的人,是能帶着開放的經驗去接納多元的價值觀,這樣的我們,能在經驗和挫折中,提升自己認知和胸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