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记住了一个点

今晚看完了《写作的诞生》这本书,本来计划是看书一个半小时,设定好时间是21:50就要开始写感悟,结果看只剩六十页,干脆一口气把它看完得了。一下子就到23:10 了。

有些部分没记住,可算是粗读吧!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个练习方式 ,我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 ,就是每天无时无刻以儿童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随时注意身边发生的一切 ,比如说下班回家走过的路上 ,注意行人的衣服,行动、路旁的广告是什么颜色写的什么字,一切的一切都以第一次见到的视角,来仔细观察。对于陌生的地方我们都会全神贯注观察四周,但一旦熟悉我们就会把所有的一切当做理所当然 。

所以说不是没有素材,这些都是素材 之前鱼哥也说过生活中处处皆素材。

只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 ,现在才理解没有全神贯注的留意周围一切,没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所有细节都记录下来 ,怎能说无素材呢!

那些牛人就是用平常的事情发现不平常的道理,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想到鱼哥课程中提到的一个由买不起水果进而改变自己的故事 。看似很寻长的事,大家都会遇到,但大家都没有深入的去思考。

我觉得方法很好值得明天实践,时刻装作第一次看到 ,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 。每天记录平常的事,这就是素材,再从素材中找到可写的点用不同的角度来诠释。

想想我今天回家的路上,因我对那条路太熟悉了 ,只顾着一路往前走 ,只有等红绿灯路口稍微的注意了四周,有时候还一路走一路玩手机 。路上风景真没有好好的去注意 。这一想想 损失了好多素材呀 !

我想着除了用第一次的角度去看观察,还可以改变自己的路线,毕竟每天同一条路 审美观再怎么仔细一段时间后也会烦 。

但回家巷子那么多,隔一段时间从不同的巷子除过给自己不同的体验 应该也是不错的练习记录素材的好方法。

之前在写作书也看过说要记录生活,但自己试着写过写着写着变成了流水账 ,行人的行为、人物的神态 、鸟的叫声、 车子的颜色 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根本就没记录这么清楚,就是一步带过。

难怪自己没东西可写,无法详细的描述事情的起因结果。怎么会写呢?

我仿佛明白抓取素材的由来,自己该怎么做了。之前所说的记录生活都没真正理解,所以后面成了空号。

这本书我得再好好读读,粗读下来感觉自己不够专心,有些东西自己还没注意到。

不过昨天学到了早起刻意练习写作,想到哪写到哪,还有这招 ,时刻保持好奇,用儿童的视角当第一次看到世界那样,随时全神贯注的观察四周。

这既能保持好奇心、提高观察力,详细的记录又是在记录素材,突然发现这一举多得呀!

初学写作者大大要是觉得没素材也可以尝试一下,反正我是觉得很不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