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活兵法(開篇)

兩千多年前,有個姓孫的齊國人給吳王闔閭奉獻了一本兵書,共十三篇,這份特別的簡歷,幫他得到了面試的機會,當然伍子胥的推薦更重要。吳主看這個人沒有帶兵經驗,雖然是伍子胥多次推薦的人才,但是也要眼見爲實,考驗的項目是幫助訓練一百多名宮女。孫先生不慌不忙,將宮女分爲兩隊,由吳主的愛姬擔任隊長,宣佈所有軍令法則。準備就緒孫子發號命令,得到的是一片歡笑之聲。孫先生說看來我的命令沒有說清楚,再說一遍,得到的依然是一片笑聲。孫先生依照軍令將隊長斬首,這時候吳主坐不住了,上來勸阻,一句著名的話脫口而出——"臣既已受命,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兩個人頭落地,所有的宮女一看來真的,是個狠人,所有命令無不努力執行,而且配合調度井井有條。

吳主雖然憤怒兩個愛姬沒有了,但是確實有君主的氣度,沒有追究孫先生,讓他擔任了將軍和軍師之職,這個軍隊的要職,可以說一步到位。他和伍子胥四處征戰,未嘗敗績,因糧於敵,以3萬軍隊擊敗40萬楚國軍隊,差點讓楚國亡國,幫助吳主得到了五霸之一的名號。這個人就是孫武,武,止戈,停止戰爭的意思,後世尊稱他爲"孫子"。那本兵書因此被稱爲《孫子兵法》,經歷了千百年的傳承,成爲了武經之首。

爲什麼是他,而不是別人寫出了這本兵書?

我的習慣是從他的經歷,來探尋答案。孫先生生於齊國,富庶之國,經濟發達實力雄厚。軍事貴族家庭出身,祖父和父親同朝爲官,家境殷實都無法形容,應該用雄厚來形容。貴族學生六門功課,禮樂射御書數,對於駕車和射箭最感興趣,也就是跟戰爭相關的兩個。可以說從小對軍事耳濡目染,閱讀各種古代兵書戰策。及冠之年,開始蒙山求學,慢遊天下,並且親臨古代戰場考察實地。二十幾歲就開始著書立說,有時候人看書多了,見識的多了,思考也多了,不自覺就像用筆記錄下來。

而立之年已經把十三篇文章寫出來了,而且是在隱居期間完成的。也就是說他作爲一個旁觀者,又非常瞭解戰爭的人,來總結戰爭應該做的事情。

面對吳王的考驗,沒有憤然離去,而是嚴肅認真地對待,宮女們都在看他的笑話,他不慌不忙,從容面對,而且殺人毫不手軟。在接下來擔任軍師的過程中,連戰連捷,因糧於敵,深入敵國腹地,以少勝多,這些戰術思想都能夠在十三篇文章中找到。

在看到君主沉迷於酒色,主要是西施太漂亮了,毅然選擇退隱,回到老家繼續寫書。

從他的經歷看,他不貪圖權利和功名,雖然殺人不手軟,但也沒有屠城的惡名,都是依照客觀規律在做事情,有一種唯物主義哲學家的味道。他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本質的理解,這種見解是一種策略,一種戰略,更是一種思想。如果,你沒有見過軍隊,即使看了這本書也不會帶兵打仗,但是所有的軍事家都作爲枕邊書,說明他說出了所有將領的心聲。回到這本書本身,經歷了千百年的流傳到現代,還能繼續發揮作用。只有思想才能流傳千年,具體的方法是很難的,環境不同,時代變換就有可能方法失效。有人說思想無用,因爲沒有具體的操作細節,卻無所不用,因爲它是經驗的總結,和本質的凝練,它可以遷移到很多事情上去。尤其是零和博弈的對抗之中。

孫先生的經歷很特殊,瞭解軍事,卻又能置身事外,打過仗從來沒失敗過,卻能激流勇退,他擅長戰爭卻告誡大家少打仗。對待戰爭就像他書中第一句話一樣,"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有家世、有才華、有學識、有眼屆、有手段、有心胸,綜合起來構成了他的思想基礎。

爲啥要看《孫子兵法》?

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兵書都是軍事家、企業家、管理者愛看的書。這些人雖然在我們身邊,但是坐上那個位置之路,距離我有多遙遠,那麼這本書的距離應該也是多遠。對於普通人有用嗎?

我覺得有用,具體能夠起到多大作用,我也在探索之中,就從"知己知彼"這個詞出發,僅僅這一點做好了,就對普通人受益無窮了。僅憑這點就值得我繼續研究下去。

我們想過好日子,但是什麼是好日子,我們瞭解嗎?

對於個人來說,學習和考試的內容,下功夫瞭解過嗎?瞭解到什麼程度?

自己的妻子、丈夫瞭解多少,對於家族的背景瞭解多少,對於孩子的成長規律瞭解多少?

對於工作的公司、行業、國家政策、大環境,都知道多少,彼此影響的規律是什麼?

如果都不瞭解,卻想得到,顯然是不知彼還不知己,更別提即使知道,也未必能成功了。

學以致用是我的目的,需要我仔細去探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