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氣量,決定一個人的得失成敗

人生的得失成敗是常態。但有一種是由自己心態決定的,這就是一個人的氣量。

一個人氣量太小,往往就難成大事。

這和一個人的能力無關,而且能力越大,失敗的結局越慘。

01

容不下別人意見的人必定不會有好結果。

項羽在火燒了阿房宮之後,他見到士兵們都想念着東邊的老家。自己也知道秦人對自己沒有好感,於是就決定拿拿自己老家彭城作爲西楚的都城。

他的手下有一個謀士叫韓生對霸王說:“關中高山險要,河流圍繞,東南有函谷關,西有烏關,南有武關,北有黃河,土地肥沃,作爲都城再合適不過了。”

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就好像穿着繡花的綢緞走夜路,誰知道你吶?”

韓生出來,大發牢騷,他認爲自己這麼好的建議不被接受,真太不像話了。

他對別人說:“以前我就聽說過,楚人不過是戴帽子的猴子罷了,今天我總算領教了,真是這碼事啊!”

這話剛好就聽到了他在說這話,簡直就是在侮辱他,他氣得舞了嚎瘋,命令兵士將韓生扔到油鍋裏炸了。

他到頭來還是拿彭城做了都城。

可見,項羽雖然自稱西楚霸王,力拔千鈞,但心量卻極小。爲了一句話,居然能將一個有見地的謀士殺掉。

他剛愎自用,也容不下韓信等能打的戰將在自己門下。最後的慘敗是早晚的事了。

02

能力有限,善於用人,也能打勝仗

劉邦在打下高陽的時候,當地有一個叫酈食其的儒家人,年齡很大,他聽說劉邦高陽,就去投奔,他向一個騎高馬的騎士請求引薦,騎士連說:“不行不行,沛公最討厭讀書人了,有一次居然把一個讀書人的帽子拿下來向裏尿尿。”

酈食其說:“好歹你給引薦一下,如果被重用了,必然給予重謝。”

騎士引薦之後,劉邦讓酈食其進到室內。

酈食其看到兩位侍女正在爲劉邦洗腳。並沒拿正眼看他,他非常生氣,就對劉邦說:“沛公是想幫諸侯打秦國還是幫秦國打諸侯國呢?”

劉邦說:“書呆子,天下喫秦國的苦還少嗎?爲何還要幫秦國打諸侯國?”

酈食其說:“如果你想打秦國,就不該這麼沒禮貌地對待一個年齡這麼大的一個長者。”

劉邦聽問此言,趕快整理好衣冠對酈食其賠禮致歉。並討教經國之道。

劉邦並非一個大力士,也不具備經天緯地之才。他自己也坦言:夫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賞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吞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

劉邦的話道出事情真相,每個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事無鉅細,事必躬親,面面俱到,如果什麼事都自己去做,必然會力不從心。

真正的大智者,是善於利用別人的力量,而完成自己的事業。

一個人如果沒有氣量,就很難成大事。

俗話說,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心胸豁達的人,能撐得起天下。

凡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大氣量的人。

現代企業,分工協作越來越細密,比方一個精密設備,需要許多工廠企業密切協作才能完成,沒有一個人,甚至一個企業能夠獨立完成所有任務。

這就要求一個領導人能夠有着非凡的組織領導協同能力。能夠容納人才,虛心接受社會上的所有名流人士的建議。廣納百川,事業才能做強做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