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社會:越來越自戀的我們,把別人當工具,最終將喪失自我

這是單華偉的第二百九十篇原創文章

1 人造物

今天的男生,以及男人們找女朋友總是很糾結,這個臉好看,那個腿長,那個更豐滿……各種各樣的特色,他都想佔據。

今天的女生,以及女人們找男朋友也很糾結,這個更帥,那個更暖,還有個多金……各種各樣的風格,她都要一份。

而實際情況是,我們往往一次只能佔據一個人(渣男渣女除外),於是,這個時候,人就會生出一種妄念,要去改造自己的男友或女友。

什麼都想要,想要一個“完美的集合”,讓女朋友去做豐胸手術,天天給男朋友提各種要求……

而“改造”到最後,這個人到底是那個真實的她或者他,還是你想要的那個她或者他,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這個時候,這個人已經不是“人”,而是一個被改造的“人造物”。

2 他者的喪失

我們會發現,在上面筆者描述的關係當中,那個她或者他到底是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歡,“我喜歡”。

爲這個過程,也就是“他者”的喪失,什麼是他者?就是和你不一樣的,需要你改變自己才能與其共處的人,而現在我們做的事情,是改造別人,把別人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他者的喪失,將帶來怎樣的後果?是自我認識的喪失。

我們可以用鏡子這個東西做一個比喻:最早的古人,連鏡子也沒有,他們只有偶爾在水邊照照水面,纔會看到自己,大多數時候,他們的眼睛所見的,都是別人,是一個個的“他者”。

而在現代社會,每個人對自己的形象的關注到了幾乎癲狂的程度,大量的鏡子被製造出來,手機也是一個“魔鏡”,永遠只給你看你想看想要的,用自拍鏡頭呈現那個“最美”的你。

一個人只關注自己,關照不到“他者”,最終只會在無限的自戀中,走向消亡。

3 讓座心理學

正是由於以上這樣的心理基礎,我們會發現,在現代社會,出現了很多瑣碎的,但無法解決的難題。

比如在地鐵和公交裏,讓座,會是一個很難的事情,老人年齡大了,孕婦身體虛弱,但年輕人也會有自己的理由:“我今天很累,我也有休息的權力”,“這個位置就在那裏,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我佔了,那就是我的”,等等。

但是你會發現,這些理由,要麼是在談個體的感受,要麼是在談利益分配問題,全是個人主義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他們如此迫切地給自己找出各種精緻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爲什麼不讓座,就好像有人在強迫他們一樣

實際上,沒有人強迫這些人,他們之所以在談這些理由,其實是因爲他們已經失去了惻隱之心。

所以在這裏,他們貌似是在談和人相關的東西,但並沒有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人,因爲如果你能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在“位格”上和你平等(也就是完全平等)的人,你是不會去討論以上這些問題的,你會動你的惻隱之心,你很自然地就會選擇讓座。

4 工具人

而這,也是筆者爲什麼會在第一個小節中說“人”被變成了“人造物”,我們看不到人了,我們看到的是一件事、一串事件、一些利益。

這樣的邏輯,滲透到了每個現代人的思維當中,即使是在相對單純的學校中,很多的同學關係裏,雖然也有少量純真的友誼,但是其交易性質會越變越強:我用一個東西跟你換另一個東西;保研,獎學金當中的惡性競爭……

矮化了別人,矮化了自己,看到一系列的符號、利益和元素,我們還爲自己的理性計算能力沾沾自喜,殊不知,作爲人的你、我以及他,都全部被我們自己的自戀毀滅了。

在這樣一個世界裏面,能反應出來的只有你想要捕捉的,佔有的,欲求的東西。

一個屬於自戀狂的世界,早已經被鑄就。

(全文完)

--------------------

我是單華偉,一個看書和寫作的人,我在自己的公衆號「單華偉」上分類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覺得文章有啓發,記得點個贊吧,感謝你的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