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系統架構來看TI資源共享

我們構建的那些"煙囪"

"煙囪" 是什麼?

系統架構中的"煙囪"(川字架構)

簡化舉例:以打車平臺舉例

業務線

架構形態

每個業務線都是獨立的系統。

   

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煙囪"

   

業務(產品)的發展:

多條業務線同時快速開闊市場。

業務線直接外購/外包。

各個業務線功能定位模糊,團隊人員反而有非常明確的劃分。

代碼上的"黑箱"

開發一個新系統,傳統思維邏輯:"自己寫的代碼,才放心"。

通過"黑箱"的方式加強自己的"重要性",降低自己的機會成本。

數據混亂又獨立:

混亂:

都在使用同一個庫的同一張表。

獨立:

每個業務自身對同一個數據同一張表中的數據含義與定義又不通。

組織架構行程牆壁且牆壁太厚:

舉例: 打車平臺

出租車事業部

快車事業部

順風車事業部

人員被劃分爲清晰的"黨派","黨爭"被用作"平衡"的主要手段。

相互進行"零和博弈"競爭"資源",而不是引入更多"資源"。

   

應該是什麼樣的架構?

   

給川字加一筆 :

山字架構

   

看山還是山:

業務的事情交給業務,技術的事情迴歸技術。

當組織架構中只有一個IT部門的時候,迴歸我們的本質。

技術的對業務的支撐方式。

但是!業務有國界,而技術無國界。

認清業務與技術的本質關係: 多對一!

多個業務部門 對應的是一個IT技術部門!

當組織中多個業務線清晰獨立。

業務線獨立必然就是相關可共享內容減少。

通過新的業務線來沉澱"技術資產"。

要求技術負責人需要有較高的"視覺"和"認知"

   

構建"中臺"?

   

誰然現在都在說"拆中臺""做薄中臺"。但是中臺的概念和方式還是需要繼承的。

大概分層:

UI層

業務層

基礎層

概括分層:

業務AUI

各個***平臺(中心):相同領域模塊組織在一起,以領域整體的形式對外提供服務。

通用層(基礎層):抽象設計,模塊預備通用能力,能夠支持多個相近需求。

持續上浮與下沉:

總體思維: 變化性相關的上浮,非變化性的下沉。

變化的更加貼近用戶層。

不變化的更加靠攏基礎層。

   

摸清楚"中臺"的本質與可達到的效果,弄清楚"中臺"中的業務中心是個什麼東西。

   

IT資源共享?

   

明確概念:

IT部門在消耗研發經費的同時所產出的"系統"等,都應該是企業資產的一部分。

IT部門的"資源" 不僅僅包括:"研發經費"、"IT人員"、"管理人員"、"基礎設施(服務器,網絡等硬件資源)",也包括"代碼"、"功能模塊"、"系統"等。

只有將這些資源重新看待,纔會有共享共用的可能。

共享的是什麼?

本質是"沉澱"是"底蘊"。

   

最後

思想的轉變大於形式上的轉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