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國有過哪些別稱

“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中國”之名出現很早,最初主要是指大地的中央。中國除了地理上的意義之外,還是文化發達的意義,這就是說,在古代,當我們談論夷夏的時候,所指的是文明發展程度的差異,我們以夏來指文明的發達,而以夷來指文明的落後,但隨着文明的發展,那些原先屬於夷的地區,也可以稱爲“中國”,即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在歷史上,中國還有許多別的稱呼。

赤縣神州

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作鄒衍的人說:“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爲“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時候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古同“花”,引申爲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認爲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爲“華”。《左傳疏》有:“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爲“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由我國古稱華夏省簡而來。

中華

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爲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爲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偓詩曰:“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

華夏

商朝時,由於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爲中國的代稱。

九州

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爲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訓》又載,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州、薄州、陽州。嗣後,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區。宋代繪製《九域圖》即中國地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