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心得——要教好詩歌,首先自己得懂詩歌

詩,是最美的語言。

詩既言志,詩亦緣情。

華夏幾千年,流傳了多少優美的詩歌。

詩歌雖美,卻不好教。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怎樣進行詩歌教學呢?

考教師資格證時候監考老師提了一個問題:作爲語文教師,怎樣進行詩歌教學?我的回答是“以讀代講”。詩歌教學時,讓學生多讀,以各種形式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通過反覆誦讀,學生可以更好地領會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今天聽了一節詩歌教學課,我又產生了新的看法。

今天下午教研活動的第一節課教學內容是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創作於1979年,當時祖國已經擺脫苦難,正要騰飛。詩歌充滿對祖國的熱愛和奇特的想象,全詩一共四節,感情由沉重到上揚。

這位上課的老師讓我十分佩服,她對詩歌的理解和把握讓我望塵莫及。

組織這次教研活動的老師介紹,上課老師是昨天中午臨時接到上公開課的通知,準備的時間只有24個小時。

我們上過公開課的都知道,一節公開課的準備耗時耗力,24個小時是完全不夠的。

可是,今天這位老師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不僅把握住詩歌的情感,而且在教學中,把自己對詩歌的感悟融入誦讀中,帶領學生們一起品味舒婷對祖國深沉的愛。

開始上課,她從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導入。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她充滿感情的朗讀一下把我們帶入情境。

接下來從艾青對祖國的愛到舒婷對祖國的愛,進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教學。

簡單的字詞教學之後,她讓學生聽詩歌朗讀,然後畫出詩歌第一節的意象,說說自己想象到的畫面和內心情感。

學生活動完成,她點評分析。結合意象,啓發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

這是我見過的、聽過的很多老師做不到或者做了卻做不好的,她卻能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進意象,感悟意象,這是最讓我佩服,也是我迫切需要學習的地方。

詩歌的每一節,她都引導學生結合意象領會內涵,把握詩歌的情感,然後再落實到誦讀。一遍遍朗讀,讀出情懷,讀出意蘊。

她以誦讀爲主,從意象入手,帶着學生領會每一節詩歌中感情的變化。最後她以一段仿寫作業結尾,完美完成這次公開課教學。

如果詩歌教學時候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機械地按照教學流程一步步走,只能說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如何呢?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要想教好詩歌,自己首先得懂詩歌。今天的這位老師,做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