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的引領

前兩天散步時聽了《在遠遠的背後引領》,是樊登老師與書的作者安心老師對話的,有如下幾點收穫。


1、父母改變的竅門

樊登老師問安心老師,他們的訓練營有什麼竅門,可以讓父母們做出改變。

安心老師說:我沒有竅門,但父母們有竅門。


聽完這個,我當時就笑了,我也想起了我的竅門。以前一個老師問過我,你還想繼續當孩子的二手老師、當監工嗎?


想想前幾年,每天晚上陪兒子,熬到很晚,之後我還做打卡。一大早起來,喫過早餐,拖着疲憊的身軀去上班,馬上搖頭說:不想了,受夠了。


《爲孩子立界線》中提到,孩子會按照父母訓練的方式一直持續下去,除非保持現狀的痛苦大於改變的痛苦。其實父母也是一樣,只有當他們實在受不了陪寫作業的痛苦,他們纔會改變。


2、養育的初心

如果問父母們,養育的初心是愛還是恐懼?應該所有父母都會回答愛。可是,就是有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愛,表達爲對孩子未來的恐懼。


擔心孩子成績不好,以後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大學,就不會有好工作,就沒有好未來;所以,面對孩子成績不符合自己的期待,父母們就很憤怒。


而當孩子生病,無精打采,不能去上學時,父母們只希望孩子能夠恢復平日生龍活虎的樣子,就會放下對孩子成績的期待。其實,父母們要學着發現小生命本身的可貴,每天平安無事地活着就很可貴。


對孩子的愛,需要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孩子需要的是尊重,是接納,是鼓勵和肯定,是父母自己鮮活的生命、積極向上的狀態、無我利他的格局。


當然,這些是不容易達成的。因爲我們很多人都只是在生存,我們還沒有到生活的高度,而我們的孩子已經達到了。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就得改變認知。認知改變了,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行爲,就可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全部改過來。


3、學習的動力

有些家長自孩子上小學開始,一直嚴格監督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成績非常優秀;孩子上初中後,家長照舊嚴格監督,孩子可能繼續很努力,成績還很優秀。可是一上高中,孩子住校了,成績往往就不斷下滑。


在我看來,這些孩子都是依靠外力來推動他們學習,短期內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當這些都消失了,他們可能就不再努力了,成績自然就不如以前了。


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裏面打破,纔是生命。所以,我們作爲父母,需要學會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而不是拿鞭子抽TA,或用直升機載TA,或用汽車拉TA。


我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一位青少年心理輔導員,一個13歲男孩的媽媽,日記星球第2335號星寶寶袁雪芳。從2017年4月開始學習家庭教育並踐行,至今已堅持寫育兒踐行日記1499天了。用日記記錄生活,以寫作成就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