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黃村記

後黃村記

後黃村是一首詩,柔美而有生氣,怎麼也寫不完。晨光正隨高下綠,牆瓦猶作淺深紅。新時代的後黃村,農家樂風景,光陰的故事,美食,旅遊人氣高。後黃村的旅遊,最理想的,散步。照樣的散步,境界不同了。後黃的路看得清,一線蜿蜒,不生草木。這種路分爲兩種,一種是通的路,一種是不通的路。通的路是水泥路,引導遊客看好風景,這是官路。不通的路是農家樂的,只有一段,有時也可能很長,走這種路有樂趣。

不管走什麼路,目的都是散步。既是爲了旅遊,則什麼路都可,長的路、短的路、通的路、不通的路,一樣的遊。後黃村的旅遊,走就是遊,不應該一股勁地走去,該走走停停,張張望望,坐坐歇歇。在後黃村,每行走一步,都會覺得被旅遊的空氣圍得喘不過氣來。撫摸着民居石欄,俯拾一片古樹上掉落的新葉,或是踩踩已被磨光的地磚,看看石板縫裏探出頭來的嫩草,只覺時光無盡,厚重的滄桑散落一地,人不覺其身,惟有天地!

後黃清淺的澗泉,合流於路和田園,平平穩穩,不動人心。長年活鮮鮮的潺潺流水中,有小魚小蟲隨流追逐,悠然自得。平流處,多生長野生的草,葉片雖比田中的小,小白花卻很有生氣。共荷發生同雨露,不應黃葉久隨風。花朵如水仙,白瓣黃蕊,成一小串,從中心挺起。路旁尚有翠藍色小花,清雅脫俗,使人眼目明爽。夏天時而聽到各種鳥鳴,一朵朵小白花從空中落下,在水面上浮過。腳下是清澈的泉水,水底游魚,鱗鱗可數。

後黃風光陳水墨,雲邊日影亂瓦紅。後黃村的“紅磚厝”,傳統建築風格,處處彰顯南洋風味,中西合璧,渾然天成,散發着令人心醉的幸福的韻味。踏青何處去,春事歸後黃。江南的白牆黑瓦映襯了水墨般的山水,那“紅磚厝”是藍天碧水下的一幅幸福的水彩畫。“紅磚厝”美景,心靈生出新奇的感覺。相逢平野初心顧,共向薰風適性靈。寧靜美麗的田野,涓涓清流的小溪,在那些蔥綠的樹木,灑滿了清新而跳動着的光,剛開始是鮮紅鮮紅的,爾後是幸福的金色,多好啊!

“紅磚厝”,以往是有燕子的。人和燕子,朝夕相處,有感情。新花更映新妝面,無限風光在厝邊。“紅磚厝”的日子,大部分都風和日麗。白雲高懸在天空,莊稼味在風中輕拂。燕子忙於銜草,含泥築巢,爲它們新的一茬尖聲嘶叫的後代,建築家園,這帶給人以詩情畫意的美感。清晨,陽光正在吮吸露水,花兒爭相開放。燕子忙碌着,爲它們的孩子銜來幸福的早餐。夢寐花驄色,相思黃鳥春。早起的“紅磚厝”的人們,也開始每一天的辛勤工作。勞動,多好啊。幸福的基本元素,就是勞動。

醉對數叢芋芋藥,飢嘗一碗茄茄佳。“紅磚厝”的園子,一般種有“茄子”,“芋頭”,美麗的,溫馨的。莆田的“厝”即家,其主人需維持很大的家。“茄茄”、“芋芋”,是必須的。當了家知道,“茄茄”、“芋芋”寶貴。後黃村的“紅磚厝”,親切的,含了濃濃的情,裏頭又有人生哲理啊!春深黃口傳窺樹,雨後青苔散點牆。素雅簡約的外樓,新時代中也增添了一點點時尚的元素。一樓可設筵席,樓上有帶陽臺的包間,天爲蓋的風景畫面置於眼前,呈現錯落有致、兼容幷包的“家”的意味。

“紅磚厝”風格的美食,如“茄子”,如“芋頭”,喫法率性,意味無窮。“茄茄”、“芋芋”,過得去,就是幸福啊!人心與人心的溝通和連接,原是依賴自然景觀的。人性的種種夢想,與人性向上的憧憬,原可依賴建築景觀來詮釋啓發的。讀後黃村的“紅磚厝”,可以收穫內心的平靜,同時也是對心靈的滋養與療補。紅磚厝注重木雕、石雕,屋頂燕尾脊,顯飄逸。巨石座基,紅磚壘牆。那種沉穩的紅色,站在跟前,就可以感覺到它的厚實。沉穩,厚實,幸福的基礎啊!

後黃村有“南洋風情,夢裏老家”的美譽,百年華僑民居多,其風格受等多元化影響,既洋溢着濃濃的莆仙風味,又充滿南洋特色。佈局繼承了前人的經驗並有所發展,顯示一些精神作用。明確的中軸線貫穿下,層層遞進,高潮迭起;院落或空闊,或狹窄,收放自如,張弛有度。後黃村旅遊,鑄就銘心的懷念,如詩,如夢,如一張淡淡的泛黃的舊照片。散步旅遊,用文字編織成一扇古色古香的精彩窗子,將藏着無數色彩斑讕的驚喜,通過一點點文字呈現出來時,我發覺後黃村底蘊,確實非同凡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