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幸福感

下了班,衝了涼,躺到牀上,算是一天最舒服的時候。雖寄於一隅,也可暫獲一時苟且自在。人靜下來時,總會要想點什麼。這樣的一日日的重複,一日日的逝去,從去年冬轉眼又到一年的五月。想一想,便感到這樣的生活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不過是過去的重複,所謂的目標不過是存點錢,心底想要的也不外乎是世俗的成功。哪裏還有什麼新鮮?!而人一天天的老去中,焦灼時刻不在,空洞無時不在。

每天下來,可做的一件事,唯有寫作。儘管經常爲寫不出好的作品而苦惱。但仍然在乏味空洞的時候,想到寫作,就有一種幸福感。

當然,這種幸福全然是自己的一種感受。它不僅在於寫作本身,更在於寫作前的期待。對思維想象的空間,對文字組織營造出的意境,那一種美妙的體驗,彷彿能讓你到達另一個世界。或許,於現實面前,這不過是天真幼稚的存在,是自我的陶醉和癡迷。

近來寫作並沒有什麼“靈感”。常常是在這樣情況的逼迫之下急就而作。我喜歡靈感來找我,相反,不喜歡這樣的乾澀。最後,我總要把原因歸結到讀書少、生活單調上來。

爲了靜下心來(寫作),坐在牀上來聽音樂。換了手機,搜不到之前聽過的大悲咒。便在百度上找,有是有,卻是不一樣的版本。於是聽起來,感到有很大的不同。

這個版本的調子比較慢。悠悠,悠悠…飄飄,蕩蕩。邊聽邊想,想到“修行者”的生活上來。修行者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我常常在見到穿着長袍,一身青灰的僧人時,投以好奇的目光。可是,我沒有答案。只有想象。

音樂讓“我”置身雲端,此地寂靜無聲,煙霧繚繞。無慾無求。只要有喫的穿的即可。喫的也素淡,白粥青菜,瓜果土豆,玉米麪饅。穿的也素淡,青布灰衣,式樣簡練,潔淨就好。無想其他。

這是最低的生活需求了吧,我想。與之對應的是內心平和,不受干擾,不爲所動。如湖水不起波瀾。心依自然,身屬天地。風惹不起漣漪。我即世界,世界即我。

再一想,這最低的生活需求還得有它的來源。糧食可以自耕,就算粗衣也可以自織,在如今時代,不購買一點東西總感到難以做到。比如刷牙的牙膏,護腳的鞋襪,大米油鹽,香燭花果。自然的又想到金錢上來。

想到金錢,就感到此般修行不夠純粹。因爲沒有脫離塵世煙火。想一想,修行者,也可以說是隱者,歸隱作爲修行的一種方式,一種生活,實在並不容易做到。

首先需要一個地理上的佳境,其次需要一些基礎的物質,最重要的是心要靜。這個靜不是人爲的剋制,不是做作,是自然而然,是自在境。

想到這裏,自己又否定。修行需要這麼多的條件嗎?還是想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還是吃不了意外的苦,這能算修行者麼?假如修行的生活如己所願,那麼修行的人一定很多,多如螻蟻。

聽音樂的感覺,猶如燃着的清香,絲絲縷縷,有形無形,閉上眼,即有一種想象的空間存在。

前些日子,偶與一位遠方的朋友談到寫作。對方問我聽不聽音樂?意言音樂自有境味,可意會難以言傳。比如好的文字,其美感猶如音樂,讀之給人一種自在。美的存在,真實而縹緲,在現實中,更在心裏。這或許就是我所說的寫作的幸福感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