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篇3:生命教育

中華文化寶藏《宗運生命學》之“基礎篇”第3篇

《三字經》開篇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之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那時的心性無惡無善,無好無壞,無情無義,無上無下,無南無北,無東無西,與大自然渾然一體。這時的“心”,就是喜心、愛心、老心、大心。如果這時向外邊去求心性的話,那就很難。

幼兒一旦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給他起個名字,大家開始叫他,他通過耳朵聽,知道是叫他的,就有了耳識。父母給他喫東西,他就有了舌識。他又通過眼看,就有了眼識。通過鼻子嗅,就有了鼻識。通過身體接觸,就有了身識。這樣,“五識”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遮擋了心性,就需要教育來啓發智慧了。

“宗運生命學”認爲,智慧源於心性,智即心性,智是慧之體,慧爲智之用,想要得到智慧,先要強明自己的心性。無論修仙悟道、修身養性、學習知識技術、培育情感、培養能力等,都離不開心智。《大學》開篇,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也講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我們想想,沒有身體,就無法修其心性,不用心性,也就無法觀其體內“法”之變化。身體法變是爲了強身體,體強了心方可強明,身心一體,相互依存,身強則心強,心強則身強,治國、平天下,需要身心一起強大方行。有了強大的智慧,再有強大的身體,方可爲國爲民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說,智是本性,也是生命固有的光明,即“原明”,是內悟出來的,而不是從外面學習來的。本性是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的,臨時存在於自己的生命體之中。

所以,教育的起點、過程和終點,都在於“身心”,而外在的一切教育內容、形式、方法和目標,都只是暫時的假象而已,生命昇華,纔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正因爲如此,“宗運生命學”才成了一門教育學,認爲孩子在成長中不離智心,在發展中不離身心。

“宗運生命學”以父母和合(備孕)、胎兒教育、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和中老年健康指導爲主要任務,面向生命全程,追求生命的可持續發展,其主體內容即是生命教育。

“宗運生命學”的生命教育,立足身心,不離身心,以“身心合一、性命雙修”爲準則,以“人體經脈學”爲基本原理,知行合一,用於“文武”。所謂“武”,即“止戈”,所謂“武之道”,以文練、養心性爲主,強調內強外柔。內強即心強,身體強,柔,即心要柔和,身體要柔。

總之,“宗運生命學”的生命教育,以身心健康、促進學習、保障學習效果爲基本目標,以修身養性、開啓智慧爲終極目標和主線,將人體三寶“精、氣、神”之理,運用於人體的經絡系統及其導引術之中,是一種天下無敵之學,無爲而無不爲之學,築基終身、保障終身的可持續發展之學,開啓美好人生之學。

“宗運生命學”的生命教育理論和實踐,必將爲我們開拓一片嶄新的教育天地,不負生命、不負使命、不負時代,爲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開創一個嶄新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