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雲 一、緣起 二、感受故鄉 三、現在的家鄉 四、以下是80後的老照片 五、雜談

一、緣起

        1987年春晚,費翔演唱了《故鄉的雲》、《冬天裏的一把火》,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費翔是誰,90後、00後很可能不清楚,他就是那個時代的小鮮肉。



        那時的我還沒見過電視,當然也就不知道他唱了什麼。很可能後來在學校組織慶祝香港迴歸文藝表演時聽到《故鄉的雲》這首歌。當時,留在記憶裏的只有兩句歌詞:歸來吧 歸來喲。
        再後來就離開居住的小山村,來到鎮上上初中、來到縣城上高中、來到省城上大學。畢業之後先是到帝都工作幾年,然後輾轉來到魔都,一直到現在,在魔都安家。
        最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黃國平博士的答謝文章火遍全網。大多數人看了之後是被他所經歷的磨難所感動,更被他歷經磨難但依然挺立不到,最終終於有所成的舉動所感染。雖說與他相比,我經歷的困難、取得的成績要差很多,但是經歷是類似的。


說明1
在這裏把黃國平博士的文章發在,主要是想讓更多歷經磨難,有些心灰意冷的讀者看到——困難是巨大的,堅持是可貴的。當然,堅持不一定取得成功——像黃博士那樣,但是,人性的光輝是不滅的。

說明2
在這一個以無營養的短視頻爲主要傳播媒介的時代、在這個以焦慮與浮躁充斥整個社會的時代、在這個只注重金錢價值並且用金錢來衡量人的時代,希望這段文字能夠打動你!


        我想,故鄉在黃國平博士心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對於他來說,故鄉留給他的可能更多的是苦澀!幸運的是,對我而言故鄉留給我的既有苦澀,也有歡樂,還有值得我牽掛的人。

二、感受故鄉

        魚在水裏是感受不到水的存在,即使剛離開水一段時間,也是感受不到水的存在。故鄉對於我來說,就是水,我就是那隻已經感受到與水離別許久的魚。
        即使在剛離家上大學,再到大學剛畢業在北京工作的時候,我就像剛離開水的魚,沒有感受到故鄉的存在。彼時,由於年輕氣盛,每次回到家鄉,沒有多少感觸,彷彿自己一直未離開過。當時唯一次感受到漂泊在外的辛酸是:初到北京沒多久的我,一個人拉着一隻箱子,行走在人大西門的過街天橋上,周圍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馬路上也是車來車往,但是感覺自己與整個世界突然脫離,整個世界與自己無關,彷彿自己不再是整個世界的一員,一種孤獨與無助的感覺,瞬間瀰漫在整個腦海!
        後來,離家的時間越來越久,回家的次數卻沒有增加。每次回到家裏,感觸也不斷地增加起來。從剛開始回到家鄉,感受到家鄉依舊破敗與貧窮,到最近的舊貌換新顏;從過分被過分開墾的山林,到現在的大片土地被拋荒;從泥濘的道路,到山坡上都已經修通的水泥路;從記憶力門前水流不斷的小溪,到乾涸,再到被填埋。
        以前感受到更多的是故鄉的不變,或者說是相對於自己,故鄉變化較慢。但是近幾年,故鄉變化也在大踏步的變化。

  • 記憶裏,小時候,村子裏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自行車,現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汽車。
  • 記憶裏,小時候,不高的山坡卻也有難走的路,現如今,不但村子裏修了路,連山坡上也修好了路。
  • 記憶裏,農村也沒有產生多少垃圾,即使有垃圾一般也是可循環的垃圾,現如今,也有垃圾桶了,每天也有垃圾清理車來收集垃圾。
  • 記憶裏,小時候經常停電,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煤油燈或者蠟燭,現如今幾乎很少停電
  • 記憶裏,上小學、初中、高中都是沒人管的,沒有家庭作業;在學校如果被老師打了,到家裏也是不敢說的,如果說了,家長肯定會再打一頓
  • 記憶裏,上小學的時候,還要幫老師割麥,不然,老師就要放假,來收麥子
  • 記憶裏,上小學的時候,冬天特別的冷,需要每位學生帶上一些柴火,然後在教室的後面升起篝火來取暖
  • 記憶裏,夏天,水塘裏、河流裏,都是游泳的小朋友;那時的游泳也不用教,都往水裏跑,在打鬧之間就學會了狗刨
  • 記憶裏,某年的夏天,一到晚上,就去鄰居家和他家的小朋友一起看《小龍人》
  • 記憶裏,幾乎沒有買過衣服,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 記憶裏,那時公交車很少,在公路上看到貨車,向司機招手,貨車司機都會捎行人一程
  • 記憶裏,農忙世界都會種花生、插秧苗、割麥、砍玉米......,也會揹着一捆不是太乾的溼花生秧,從一座山坡穿過山谷,走向另外一座山坡
  • 記憶中,初中時還去縣裏參加作文比賽,好像還得了10幾塊的補貼,然後自己用補貼買了本作文書
  • 記憶裏,在初中的時候,有位老人家設立了一個獎學金,自己還有幸獲得;但是老人來到學校,而我們作爲獲獎者卻不知道說什麼,氣氛十分尷尬
  • 記憶裏,在初中的時候,進入青春期,也有過一些懵懂的感情
  • 記憶裏,在一個冬天的凌晨時分,一個人在政府門前敲門數小時,聲嘶力竭的喊着報警,可是卻沒有人答應
  • 記憶裏,某次,媽媽把我拉到身邊,手放在肚子上的時候,才發現我已經得了胃結石,而且結石已經有拳頭那麼大了;堂叔就揹着我,踩着厚厚的積雪,去其他村看中醫
  • 記憶裏,初中住過比豬窩強一點的宿舍,還有壞孩子偷錢、打人、打架;現在的校園霸凌與那時相比簡直都是小兒科,有些老師甚至被打住院
  • 記憶裏,有個寒冷冬天的早上,住在校外的我,由於電子錶壞了,誤以爲該起牀上早自習了,就慌慌張張的跑到學校門口,等呀,等呀,聽到門衛室的鐘聲兩次都只敲了一下,我神經頓時緊張、害怕起來——才凌晨一點;而我由於沒有鑰匙,又回不到住處,只能一個人在在空蕩蕩的、黑咕隆咚的街頭徘徊,直到學校開門;那天凌晨起來的時候,還看到一羣特別矮、但是腰特別粗的人在一起聊天,當時,我也不高,以我的眼光都覺得那羣人特別矮;很多年之後,和媽媽談起這件事情,才知道,那羣人站的地方以前是亂墳崗!
  • 初中學習還不錯的我,到了高中突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了;由年級前幾名變成了班級後幾名;那時看到不會做的題,心裏真的是很難受;在高二的時候,只要英語老師播放聽力,我就很快入睡,然後在快下課的時候再準時醒過來;幸運的是自己終於堅持下來了
            更重要的是,近些年來,每次回家都深深的感受到母父在明顯的變老!看着她們不斷老去的面龐,有些佝僂的背,心裏不斷的感受到痛苦。回到家鄉,走在已經比較寬敞的柏油路上,見到的年輕人、小朋友已經不在認識,而自己認識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突然之間,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從記憶的深處迸發出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故鄉帶給我的記憶曾經模糊,現在卻不斷的清晰起來。 故鄉帶給我的感受是五味雜陳的,我相信故鄉帶給大多數的人的感受也是這樣的。隨着年齡的增長,故鄉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牽掛。雖然,每次都特別想喝老家的胡辣湯,但是每次回去,都喝不出記憶中的味道。

三、現在的家鄉

        2021年5月1日,再次踏上返鄉的旅途,回到那片生我養長的地方!從快到假期前買票的急切,到踏上旅途的興奮,再到離家越來越近時的忐忑不安。回到家後,果然父母又見蒼老,家裏也有各種各樣的事情需要處理。我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以下是現在的故鄉照片,看上去山青水秀,但是已經不是自己記憶中的家鄉了。























四、以下是80後的老照片







五、雜談

        在古代,在外面的人(特別是做官的人)都有葉落歸根、回家養老的傳統;不知道這種傳統,在80後這裏是不是會改變,退休之後能夠回到老家生活其實也是挺不錯的。
        我們懷念故鄉,到底是在懷念什麼?其實是在懷念逝去的童年、是在懷念逝去的青春、是在懷念少年的自己、是在懷念青春的懵懂、是在懷念年輕的父母、是在懷念那個自己熟悉的過往、是在懷念曾經的人、是在懷念曾經的事。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