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年輕夫妻不能逃避的現實

在有孩子之前,我只聽說有隔代教育這回事,並沒有親身感受到隔代教育是怎麼回事。

但自從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我慢慢意識到隔代教育的優劣。於是開始認真的思考要如何處理好隔代教育產生的問題。

因爲工作很忙,生活壓力大,我和老公沒有太多時間管孩子,就把爺爺奶奶接過來一起住,幫忙照顧孩子。

爺爺奶奶對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細微到喫魚的時候,都要把刺給他踢掉,喂到嘴裏,細微到出汗了,都要幫孩子擦乾,而不要孩子自己動手擦汗。

有一天,半夜,我和老公睡得正香,突然,朦朧中,感覺有人在動我旁邊的兒子,我立刻驚醒,坐起來,一把護住身邊的孩子,原來是奶奶半夜來看孩子有沒有出汗。

我驚魂未定地把她趕了出去,把臥室門鎖了,心裏說不出這是什麼滋味。

但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於是我開始關注起老人帶孩子的細節來:

早上,爺爺早早地把孩子喊起來,給孩子穿好衣服,坐到沙發上,兒子迷糊着眼睛,沒有睡醒,像個醉酒的傻瓜一樣。

喫飯時,由奶奶親自餵飯,如果喫慢了,奶奶就會大聲催促:快點喫,喫個飯也這麼慢。

上幼兒園,在學校裏被其他的孩子欺負,奶奶知道了,回來就是一頓罵: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爺爺奶奶的要求喫飯穿衣,再調皮一點,就會被無休止的說教,甚至告狀到我和老公這裏來,說孩子性格不好,怎麼教都不聽。

我意識到:爺爺奶奶承擔了我和老公的角色,他們就做了原本是父母應該做的事。

角色不清晰,是隔代教育中的重要問題。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每天在管理教育孩子,我是不是也會跟奶奶一樣,事無鉅細,躬身入局呢?

大概率是一樣的。

因爲很多媽媽在對孩子的教育裏,並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孩子,媽媽是媽媽,兩人雖然是母子,但是更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是有邊界的。

最近幾年頻出的原生家庭的問題,大部分映射的是媽媽和孩子之間沒有邊界,導致孩子成人以後,也對外部世界也沒有邊界。

奶奶半夜到我的臥室裏來看孩子,這就是沒有邊界的表現。

沒有邊界,是隔代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是什麼導致了角色不清晰和沒有邊界?答案是:存在感。

每個人都有刷存在感的需求,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夫妻,皆如此。

既然要感知自己的存在,就要對事情有掌控,對父母來說,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難以掌控的因素,但是,掌控自己的孩子卻易如反掌。

所以就會有那麼多媽媽對孩子的掌控密不透風,而孩子卻只想逃離父母。

人老了以後,會產生嚴重的孤獨感,慢慢地覺得與社會脫離開來,自己不再有用,而這時,還能幫忙帶帶孩子,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就對人生又重新有了掌控感。

所以,很多奶奶、外婆對孩子的掌控欲很強,這無疑是一種體現自己存在感價值的新領域。

黃聖依的孩子——安迪,就是在奶奶的掌控之中。

此外,父母太忙,只能交給老人來帶孩子,老人認爲盡心盡意的帶孩子,使用的是曾經帶孩子的經驗和辦法,這些方法並不適用於現在的教育。

所以,導致他們更加努力更加全方位的貼近孩子的生活,更加沒有邊界。

心理學家張德芬說過,人與人之間是要有邊界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要敢於對自己負責,纔會對他人負責,成年人首先得自己成長起來。

而我認爲,不僅成年人之間要邊界,成年人和孩子之間也要有邊界,隔代教育裏,尤其要有邊界。所以如何處理隔代教育的弊端?做好兩點就夠:

1、每個家庭成員都要認清自己的定位。

老一輩要認清楚自己的定位,幫忙帶孩子,只是幫忙而已,不是主導。

年輕夫妻則要意識到自己纔是孩子的父母,該是自己要做的得去做,不能有一絲逃避。

孩子會有非常清晰的感知,他們會天然的鏈接父母,但如果父母逃避,孩子也會第一時間感受到。

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只要負責孩子穿暖不餓,負責接送上學放學。而父母就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應該來源於父母而不是老一輩。

父母如果覺得教育孩子也很麻煩,而把這個事扔給爺爺奶奶,那麼,隔代教育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

2、成年人家庭中的每一位,都要有邊界意識。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雖然我們是家庭成員,有着血緣關係,我們互相信任,互相幫忙,但我們不是彼此的寄生和共生,我們不需要同氣連枝。

我開心的時候,你可以鬱悶;我能理解你的鬱悶,也請你不要要求我一定要和你一起鬱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