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生半熟,半熟人生

【分享者】琴子

【書名】《36歲,人生半熟 》

【題材】虛度時光

【作者】寬寬,寫作者。中央財經大學文學學士,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自媒體公衆號——好好虛度時光聯合創始人,曾於《悅己SELF》專職人物報道,後走上創業之路。三年前移居大理,潛心於東方美學領域的研究、撰述,致力於東方美學的傳播。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20年4月




【爲什麼推薦這本書】

1、微信讀書裏最近正在看,且剛剛看完,有點迫不及待想要分享;

2、是本有意思的書,是本有態度的書;

3、寬寬也是傳統媒體出身,如今定居大理,過上了我想要過的生活。

【關於書】

《36歲,人生半熟》是一個人即將步入中年時的自我反思和發現。27篇隨筆篇幅短小而論述入裏,有作者尋找自生生命方向之際的剎那體悟,亦是其人生哲學的階段闡述。

質樸靜美的文字,以簡單包容複雜,以天真啓示世故,流瀉“人生半熟”之美。面對衆多困擾時代衆人的謎題,始終堅持本心,選擇將障礙看作生活的歷練,珍惜生命中的已擁有,逃離不必要的慾望,努力去過自己選擇的理想生活。

如此,纔會在一地雞毛的真實中,“最珍惜的還是那一點天真”;如此,也才能“心中常得靜水流深,如茫茫在外有家,如大雨傾盆而下時,有個着落處”。[

【爲我所用】

寬寬有一篇文章,寫的是她和愛人相識、相戀,相守到如今的點點滴滴。有對年少時代的回望,有對生活意趣的感知;有得遇良人的幸運,也有人生無常的感慨。文中用了一句詩,我印象深刻。“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這是 白居易在元稹離世九年後的寫的思懷之作。生死相隔,不得相見,只能夢裏攜手同遊。千年之後,元白二人的“知音之交”,猶令人感嘆。她的文章裏,常常有濃厚的情緒,暈染在字裏行間,讓人覺得被說出了心裏話。

愛是,生活也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唯有在背後努力才能在人前毫不費力,這適合大多數人的奮鬥歷程。

三十而立,內心要足夠有能力和定力,方能在選定自己的方向後堅定不移地不懈努力,直至實現自己的目標。以目標爲導向生活還是以存在主義爲導向生活,無關他人,只和你自己的內心相關。

無論選擇什麼,問心無愧即可。沒有誰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就算你再圓滑。在利益的衝突下也不可能將一切做到皆大歡喜,總會有人受傷。當出現矛盾,需要取捨時,我們一定得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該舍的哪怕痛也要舍掉。若心存僥倖,也許最後原本想留下的卻已回不來了。

擇己所愛,無問西東。

【精彩原文】

“我擁有自由。不是爲所欲爲的自由,而是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的自由。

人和人的現實與夢想,實在沒有高下之分,把別人的現實當成自自己的,オ會讓人求之不得,得之又不爽。

因此我坦然接受的一個事實是,我無法做到一邊帶孩子,一邊塑身美顏做辣媽,一邊保持高產的創作,一邊還能擁有正常頻率的社交生活。一件事上的廣度和深度,不能在同一個人生階段內兼而得之。因此,從來不美慕斜槓青年那樣仿似開掛的人生,因其要麼先天能量就異於常人,要麼在追求廣度中,暗暗地犧牲了深度。憑時間贏來的東西,時間肯定會爲之做證。

我們的孩子,一生是不是一個常常覺得幸福的人,這取決於他的內心是否總是充滿力量,是否對生活感到知足,能否與慾望和諧共處。這些,外面看不到,只有自己清楚。好的教育,作用於看不到的內心,作用於一個人的本質。

本質,即孩子長成一個完滿的人,該有的內核:1. 內在的小宇宙不被壓抑—活着的自主動力;2. 一生仰賴的對學習和求知的興趣不被損害—個人可持續成長的能力;3. 與人交往的動機不是出於比較和競爭—容易發展出親密關係;4. 有一副好身體和伴隨一生的閱讀習慣。說到底,所謂教育,不過是做父母的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我們自身的修爲,是託舉着孩子的那隻手臂。

隔了幾年回頭看,那些爲增加財富和技能所做的忘我努力,不是白費,它讓我擁有向外選擇的能力。這是人生中的底氣,是感知幸福的條件之一。除此之外,重要的,是不懈地去探求“這一生爲何而來”。

想想也是,如果你很確定自己想過的生活,還有一件能打發餘生並樂在其中的事可做,就算忽然中了大獎,每天不還是這樣子過。人生大多數東西,沒得到時以爲得到了該有多幸福啊,可真得到了又覺得不過如此。在想要的慾望和得到後的無聊之間不停切換,生就過完了。還有少數人得以跳出這套路,其中有一位,半生沉浮之後跟我說過一句話: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別無他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