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幕的“千万”“不要”

“千万”不要点开这篇文章

“千万”不要再婚姻中做这两件事

“千万”不要跟双标的人做朋友

“千万”要小心这些虫子

这个部位“千万”别随意摸

“千万”别好奇去养猫

“千万”别什么都晒朋友圈

“千万”不要给朋友情感建议

“千万”别和这种男人谈恋爱

“千万”不要熬夜,后果很严重

“千万”别让你的教育,毁在不会说话上

“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千万”不要这样关心孩子

“千万”不要溺爱你的父母

这个是我用微信搜索“千万”两个关键字,得到的结果。还顺便牵扯出来另一个词汇——“不要”。为什么突然搜索这个词汇呢?是心中的一种不舒服,想就着这个感觉写点什么。

当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心中一阵恶心。人永远是只能听的进去,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在我头脑中,存在着这样的思维模式。这世间哪里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成功与失败都有很多机缘巧合。躲避了这些“千万”不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确定等待着你。

这种“千万”看多了,就有点你做了这事一定失败的味道,让本来平淡的道理,变了味道,有种生死的交战,死亡的压迫感。

人一旦在紧张的状态,就少了一份平常心,连失败都接受不了的思想和身体,就很容易走极端。而这极端,就是这千千万万的“千万”造成的。让我想到,家家有个唠叨妈,逼疯多少上学娃。

总体来说,这个过程是告诉你一个道理,然后解释一番,让你觉得有道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很难形成自己的行动。为什么呢?却少思考的过程!真正能让人进步的是引发人思考,不断在头脑中演练,或者生活的验证,不是把道理喂给别人,就能解决的。

我心中的智慧和道理,还可以带着一种平淡。越是刻在骨子里的,越不会咬牙切齿的说出来,而是坚定的,无可动摇的,用最平静的语气,越能说出强大的气势。

就应该像下面故事中的父子一样。

一个姓乔的高中生,考上了大学,非常的高兴,在给他的庆祝宴上,洋洋得意,有些口无遮拦。老父亲看在眼里,没说什么。晚上四下无人的时候,父子单独相处,父亲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娃儿,马字加上乔字,念什么字”。孩子愣了一愣,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这时开始反省自己刚才是不是太骄傲,得意忘形了。

话说的差不多了,最后应该再总结一下自己的道理。所以,最后让我再恶心一会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