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課堂壓力來自哪裏呢

我們的課堂壓力來自哪裏呢

——聽年輕人公開課後的思考

文/徐立華


今天聽了一節語文課,是一個去年剛剛入職的年輕教師,講了一節古詩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整體上看,老師的教學設計非常完整而全面,從課前的小活動:誦讀古詩詞————導入新課——檢查關於作者的資料收集和背景方面的預習內容——詞中重點字音的校正——教師的範讀——學生自由閱讀後大聲朗讀——小組討論詞的大致意思——深讀分析賞析——教師總結歸納寫作手法和這首詞表達的引申含義——關於江水的詩詞PK賽——進行關於蘇軾的人生觀的辯論賽——完成小作文的書寫——總結——作業。
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基本功非常好,語言精準流暢,詞彙豐富生動,表達自如,對教材的解讀和詩詞的理解都非常有深度和見解。作爲年輕教師,她課堂授課時的穩重風格非常讓我佩服,知識講解信手拈來,文本分析深入淺出,對學生的點評恰到好處。看到這樣的年輕人,心中很是喜歡和羨慕,年輕人的朝氣蓬勃結合深厚的專業知識,眼神中充滿着學生和對本職工作的熱愛,看到她走在自我探索和提高的路上,隨着聽課的節奏自己的心也年輕起來,年輕真好!
但是整堂課的另一個感覺也一直伴隨着我,一堂課中一系列活動下來,感覺整堂課都在匆匆往前趕,趕着從一個任務進入另一任務,到下課鈴聲響起來的時候終於把設計的內容都趕出來了,所有的設計終於完成,教師如釋重負,心中的一塊石頭好像方纔落地。
課後,在和這位老師進行交流的時候,我把自己的真實感覺說了出來,我說感覺這堂課太滿了,滿的讓自己和學生會有壓力。雖然每個環節都完成了,也銜接的非常好,但是好像又在關鍵的地方按下了暫停鍵,好像放不下教師心中的某種擔心和束縛,所以不能真正的深入下去,再深入下去,生成屬於這堂課上所有在座學生獨一無二的自己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不是我們心中期待的標準答案,可以不是多麼高深的領悟,也可以不是多麼驚人的創造性輸出,只要是我們通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後而得到的東西,只要是我們心中真實的想法,只要是我們之前沒有意識到的方面的內容就是最大的收穫。那樣的課堂是不是我們非常期待和喜歡的呢?聽到這裏她也說出了自己的擔心,在學生方面她確實擔心學生對內容的掌握不到位,對文本的解讀有誤差,對思想性的內容沒理解透徹。在她自己方面,她擔心自己的教學環節設計得不夠全面,不夠豐富,不夠多維,不夠獨特,不夠有趣,有着各種擔心,所以想把好多好多的點和創意都在這一堂課上體現出來,結果弄的自己也好緊張。
爲什麼呢?爲什麼她有那麼多的擔心和放不下呢?她的壓力來自哪裏呢?我在和她深入交流之後,自己在心中思考這個問題。
她從一個學生走入職場成爲一名教師,她對課堂的理解都是來自自己上學的經歷和作爲教師的崗位培訓,那麼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她通過自身的觀察、理解和別人的指導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的框架,認爲我們課堂必須要完成某些任務,必須要符合一些標準的框架,在符合一些框架的情況下完成固定的任務時也被這些框架所束縛,不敢放手,不敢脫離某些她認爲必要的方面,所以導致自己整堂課都在一個整體任務的驅動下如行軍打仗,一路衝鋒向前,直到到達目的地,這樣的認知導致了她失去了更多的靈動和靈性的悅動。
作爲一個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我自己從一個聽話的學生走到作爲教師崗位,我太理解她的這種想法了。在課堂上,總怕答案不夠標準,總怕理解不到位,總怕知識不全面,總怕形式不符合標準,這些心中的擔心束縛着我們,讓我們在課堂上和學生的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連接和共鳴變得更加困難,讓課堂失去了自由碰撞而產生的火花,所以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到課堂缺少生機盎然的活力和妙趣橫生的創意,這些缺失我認爲,首先需要我們作爲教師的先去從自身進行思考和改變,如果我們放下了那些束縛,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那麼或許我們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