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成長 共同進步

陪伴成長 共同進步

文/徐立華


班裏面有個發育比較晚的男孩子,剛上高一的時候,他看上去像個小學生似的,小小的個子,稚氣未脫的面孔,在同學們的眼裏他就是大家的小團寵。現在他長高了很多,也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小白鞋天天用買來的專業擦鞋的工具擦拭得乾乾淨淨,非常時尚的服裝,還把頭髮燙成了流行的造型,看着他的變化,我意識到他長大了,身體和心理都在經歷着轉折和變化。
最近發現他特別愛動,手裏總是有不同的東西當成玩具,坐在座位上也是東看一下,西看一下,始終不能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
今天下午進班上課的時候,他還是不停地在座位上動來動去,時不時還跟別人說一句話,我用眼睛看着他,幾次想制止他的行爲,但是幾次看看之後卻沒有說話,他的眼睛轉動着,我知道他清楚我對他的要求,但是他依然沒有停下來。
我慢慢走到他身邊,他的眼睛一直在觀察着我,估計他在心裏也一定在猜測我的下一步行動會是什麼。我走到他跟前的時候,輕聲問他,“你爲什麼靜不下來呢?你一直在動,我看在眼裏,讓我不斷分散注意力。你怎麼能靜下來?”
他把手中的一個小物件放到桌子上,說,“我也發現自己坐不住,總想動,坐一會就難受。”
我看着他,沒有繼續說話,我不想批評他,因爲我知道批評不會讓他發生改變。讓我不斷思考的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在他這個年齡段,因爲對學習不感興趣,又是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如果無心聽課,讓他安安靜靜地一直坐着不動,也不說話,真的是很無聊的,也是很難做到的,即使他明白自己不應該說話或者是做小動作,那又能怎麼樣呢?那只是理論上的一種認知而已,他內心的真實活動是想要自由,他想走出教室去玩耍,在這種情況下教室裏面的課程是不適合他這樣的孩子的。
再進一步思考,爲什麼我的眼睛始終在關注着他呢?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眼中,也在心中留下了印象,不想批評他,也不支持他動來動去,那我又能做什麼呢?最近在看法國作家沙法麗.薩巴瑞的《家庭的覺醒》一書,從書上了解到多數家長常常只關注孩子的不好行爲,而且特別努力地想去改正他們,卻很少關注孩子好的行爲並且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其實,老師也是常常如此。“我們似乎忍不住要將孩子作爲一個待修理和解決的項目,而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是的,我們常常糾結於如何讓孩子改變,如何讓他們達到我們的要求,如何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期望行動,卻很少從自身的行動和改變出發來解決問題。
再看看我們班級那位愛動的同學,作爲教師我看到了他的表面行爲,我對他的行爲無意識之中做出了評判,認爲他的做法不對,需要改正,但是從我目前的認知水平出發,我又覺得我不能用批評的方式解決問題,我想了解他行動背後的動機,所以我只是表達了自己看到的事實和自己的感受,從和他的談話中,他只是承認了自己好動的事實,但是他沒有說出真正的原因,或許他也不清楚,或許他不想說,但是他沒有完全把老師屏蔽,我們之間還有溝通,這好過批評與反駁對抗的局面。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如果拋開從他的行爲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我怎麼做纔能有助於解決問題呢?我怎麼行動才能改變目前的狀況呢?我可不可以嘗試放下關注他的行爲,而去思考他行動背後的動機和原因,放下評判,轉而努力去發現他表現好的方面,當他被看見、理解、欣賞和尊重後,或許他自己會有新的認知和成長體驗,也會有新的變化和進步。期待我和他同時進步,找到更好的改變現狀的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