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總是對的嗎

最近朋友發消息驚呼:比特幣跌了一萬多美金了。

剛聽到這個消息時,我也嚇了一跳。後來一想,一萬多美金還不到20%的跌幅,對於有過每天50%上下震盪,曾經跌掉過90%的過去來講,真的不算什麼。後來一看導致其下跌的原因不過是馬斯克的一篇twitter,說由於比特幣能耗大,所以特斯拉不再接受比特幣支付。

馬斯克這麼說並不意外,畢竟特斯拉的標籤就是環保,他也一直在批評傳統汽油車的能耗高。比特幣挖礦能耗超過很多國家的新聞也出現過多次。相比於之前芒格對比特幣“不道德”的批評來說,這次算是落了實錘,而且出自原來力挺比特幣馬斯克之口,再加上這一年的巨大漲幅,導致這樣幅度的下跌也算情理之中。

不過值得思考的倒是“能耗”到底是不是比特幣致命弱點。畢竟節能減排現在是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傳統工業被顛覆的主要原因。

這件事還有一段歷史可以追溯。

2017年的時候,新聞報道過有的地方挖礦導致用電緊張,朋友據此認爲這個行業不能長久。當時我的觀點是作爲一種金融系統,傳統銀行所消耗的能源要遠遠大於比特幣挖礦。試想一想,那麼多銀行不僅每天用電,光建造那些銀行大樓,銀行人員出行都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一個不更改的賬本就可以完成其主要功能,相對而言不僅能耗小,而且效率高。

如今我的觀點有了改變,數字貨幣並不能完全代替銀行,世界不會因爲有了比特幣就不再需要銀行。但就算如此,我想全球的電子支付能耗也是巨大的,但人們不會因此就回到紙幣支付的時代。總而言之,提高效率是人類發展的必然方向。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像汽車取代馬車。

馬兒喫草,汽車耗油。後者的能耗要大很多,但人們可以更快的到達目的地,而且不必被馬糞淹沒。哪怕是如今汽油車要被電動車取代,也並不是說汽車---- 這個事物就要消失,而是它迭代了,升級成了更好的汽車。我們現在可以用智能系統,互聯網,電池做到共享出行,可以提高汽車以及能源的使用效率了。

如果將來有一天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得以實現,人類建立了每天往返火星的火箭航班,那時的能耗可能比現在全球的航工業加起來的能耗還要大。但人們不會因此而抱怨,反而會將其視爲人類文明的重大里程碑。

不過光以上兩點還不足以解釋全部。因爲汽車和電子支付已經正式了其實際的價值,而比特幣並沒有把效率提高到可以替換原有系統。

這讓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互聯網。

那時我們還在做“網絡生存大挑戰”,看一個人只用互聯網購買生活必須品能生存多久。這在如今沒有經歷過那段時光的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如今的人們如果離開了網絡,估計一天都難以忍受。

那時人們對互聯網也提出過許多質疑,比如有什麼,比如網癮。

那時候人們在互聯網上除了可以瀏覽網頁,就是泡BBS,或者打遊戲。至於發明它的初衷----科學家交換數據,其使用量於其他應用比起來完全可以忽略,而且也有電話或傳真這樣的工具可以替代,互聯網對世界效率的提高並沒有到可以顛覆電話系統的地步,哪怕如今電話也依然存在。

互聯網當初是少部分對技術狂熱的人推動的,因爲人們的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而發展起來的。並不是因爲功利,計劃,和基於原有技術的預期而發展起來的。這個規律在人類歷史上並不鮮見。

當初搭建互聯網的時候,人們買服務器,鋪電纜,買電腦都比以往消耗了更多能源,而且多數的時候並沒提高效率,產生可測量的正向價值。甚至很多家長都在爲孩子的”網癮“而發愁,批判互聯網傳播不良信息,對網絡安全的顧慮持續了很多年,甚至現在還是人們擔心互聯網的重要原因。但這都沒有影響到互聯網的生存,它還在發展,並且觸及到人們生活的更多層面。

還是同樣的那句話,這樣的例子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而且將來也會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下去。這證明了能耗並不是阻礙事物存在的本質原因,而初期的高能耗不會成爲它的致命傷。

這樣一分析,心情更放鬆了。世界仍在變化,不確定的事情很多,但有些是確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