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30年捐出高校首座硯博物館,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更離不開它

陳洪標|文【全文字數2110字,圖片28張】

收藏30年捐出高校首座硯博物館,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更離不開它!

01

傳統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更離不開它?

在遠古時期,先人塗飾器物與巖畫,用研磨器來調色。史前研磨器被視爲中國硯的始祖。所以硯在古代又稱“研”。 正因爲硯與文字都有着5000多年曆史,所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臣”,除了文字,也離不開它。

另外,中國古人對硯懷有深厚的感情,是因爲硯象徵着敦厚、樸素、靜穆、長久的品質,在國人心目中具有智者的形象,並且有着強烈的中國道家、儒家精神指向。

所以,硯不僅是文房用具,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寶貴遺產,因其渾厚的文化底蘊和獨有的特質,成爲華夏民族的驕傲。

在中華幾千年的古老文明上,硯始終發揮着延續、傳播、交流歷史和文化的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硯臺是培育歷代文人墨客成名成才的沃土。

02

收藏30年捐出高校首座藏硯博物館

在世界博物館日前夕,浙江農林大學硯德閣藏研博物館,揭牌開館,由其校友葉劍鴻個人捐硯260件。 捐贈者葉劍鴻是一位書畫家,師從107歲德藝雙馨老畫家施明德先生,也是一位古硯收藏者。

▲現場葉劍鴻(左一)再次捐贈“清代紅木鑲嵌歙石硯屏”。

在他看來,中華燦爛的文明是一代代文化人積累和傳承的,而文化人正是用文房四寶得以實現的,而硯是文房四寶中最厚重、最耐用、最寄託文化人情懷的書齋雅物。故有“東坡賞硯”“米芾拜石”等歷代文人與石硯的不解之緣。

古代讀書人晴則農耕,雨則筆耕,耕讀傳家,硯田是精神寄託,故在硯的形制演變和雕飾銘文中富含傳統文化元素,是中國傳統讀書人立德、立功、立言的情懷濃縮。 從大學生開始,葉劍鴻就開始收藏硯臺,至今已近30年。

這次所捐的藏硯,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不可估量,但葉劍鴻選擇了裸捐,而且裸名,就連該館的名稱也不是以個人姓名命名。而以硯的本質爲名,稱爲“硯德閣藏研博物館”。如此不爲名不爲利,可見其高貴品德。

對此,葉劍鴻說,每一方古硯都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是一個時期以來的文化史,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現在迴歸高校,而且是自己的母校,能與當代莘莘學子學弟學妹們分享,讓大家從中汲取營養、獲得知識、有所啓發,是物盡其用而歸其位,更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對於裸捐連名都不掛,葉劍鴻是這麼認爲的:“當人們對一個物件純粹以價格論時,它是商品;以社會價值論時,它是文化。當純粹以價格論藏品時,它便成了以收藏爲噱頭的買賣;當以文化價值論時,它纔是收藏本義。”

葉劍鴻的善舉被稱爲收藏的最高境界。

03

七個之最,凸顯其地位和價值

該館由硯德閣書齋、硯石展陳區、研學區三部分組成,首期佔地400餘平米。 共展陳的260件展品,有歷代古今硯藏品、文房器物及書畫硯拓等。

據瞭解,目前該館共有七個之最:

一是中國高校最早開設的硯文化主題藏硯館,也是由個人捐贈的首個高校藏硯研學型博物館。

二是跨越年代最長。從五代到宋元明清的歷代古硯都很齊全。既有端、歙、洮河、澄泥四大名硯,也有地方石硯數十種,並闢有端、歙、洮、其他石硯四個專區。

三是古硯數量最多。是目前中國館藏古硯數量最多的。 四是古硯材質最多。按古今時間順序和硯石品種展陳,包括各種石質、金屬、陶、木等十餘種。 五是古硯歷史和古今比對最完整。每種硯分別從原石、初坯、成硯、古硯等制硯程序,以及古今對比進行展示。

六是收藏信息最豐富。收藏者每到一處,不僅帶回來硯坑的原石,而且進行了現場寫生,並繪製成畫,或進行硯拓,記錄在冊。

七是研學功能最齊全。館內特設硯德閣書齋,將硯置身於書房案頭,讓人身臨其境,並與藏品觀摩交流功能相結合。研學區又與書畫教學、學術交流、講座雅集相結合,成爲互動體驗場所。

04

割捨心愛藏品,爲了得到什麼?

這個問題正如當下熱播的電視劇《小捨得》的熱門話題一樣,因爲任何一件事,都有舍有得,也都需要舍和得。 那麼,葉劍鴻將珍藏佳硯傾囊贈予,就等於將這些心頭之肉割愛“舍”之,那麼他“得”什麼?

葉劍鴻說,之所以捐硯設館,就是要通過研學,以廣硯德。就是要將硯德研學得以推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就是他所要的“得”。

正如他爲這次活動寫的序和弁文所說,“古之書齋,乃文人雅士託物寄情、修身養性、觀照天地之所;書房雅器皆爲主人文玩鑑賞會心之物,道德功業,千年華章,皆賴於茲。”“士之致遠者,當先器識而後才藝”,“中華文化因文而傳,因器而承”。

所以,在葉劍鴻看來,每一方硯,不僅只有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包括制硯工藝和歷史,還有地域特色、人文色彩、傳承記憶、社會價值和收藏故事等。

每一方硯就是一堂內容豐富的思政課,是傳統文化古爲今用的思政課,也是有歷史有傳承有故事,意趣結合生動活潑的思政課,更是既可以深入研學,又可以傳承推廣的思政課。 正因爲如此,他纔將這些寶貝捐給母校,讓他們在高校裏發揮其應有的更大的價值。

校方表示,將以硯載文,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硯育人,着力提升青年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文化自信;以硯拓新,積極打造極具特色的硯文化新標識。

在研討會上,本文作者陳洪標(上圖右三)向該館捐贈了抄錄葉劍鴻弁文的5米長卷。

【其他精彩文章】

600首“唐詩”穿越千年而來,寫的卻是我們當下,詩人身份也成謎

畫過上萬人長卷後,改畫巖壁長卷,黑乎乎的裂縫卻讓人不敢往裏看

王婆陳洪標,自誇百米長卷好香甜,網友:不服?8200多字你來試試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