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30年捐出高校首座砚博物馆,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字,更离不开它

陈洪标|文【全文字数2110字,图片28张】

收藏30年捐出高校首座砚博物馆,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字,更离不开它!

01

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字,更离不开它?

在远古时期,先人涂饰器物与岩画,用研磨器来调色。史前研磨器被视为中国砚的始祖。所以砚在古代又称“研”。 正因为砚与文字都有着5000多年历史,所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臣”,除了文字,也离不开它。

另外,中国古人对砚怀有深厚的感情,是因为砚象征着敦厚、朴素、静穆、长久的品质,在国人心目中具有智者的形象,并且有着强烈的中国道家、儒家精神指向。

所以,砚不仅是文房用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遗产,因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特质,成为华夏民族的骄傲。

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上,砚始终发挥着延续、传播、交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砚台是培育历代文人墨客成名成才的沃土。

02

收藏30年捐出高校首座藏砚博物馆

在世界博物馆日前夕,浙江农林大学砚德阁藏研博物馆,揭牌开馆,由其校友叶剑鸿个人捐砚260件。 捐赠者叶剑鸿是一位书画家,师从107岁德艺双馨老画家施明德先生,也是一位古砚收藏者。

▲现场叶剑鸿(左一)再次捐赠“清代红木镶嵌歙石砚屏”。

在他看来,中华灿烂的文明是一代代文化人积累和传承的,而文化人正是用文房四宝得以实现的,而砚是文房四宝中最厚重、最耐用、最寄托文化人情怀的书斋雅物。故有“东坡赏砚”“米芾拜石”等历代文人与石砚的不解之缘。

古代读书人晴则农耕,雨则笔耕,耕读传家,砚田是精神寄托,故在砚的形制演变和雕饰铭文中富含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立德、立功、立言的情怀浓缩。 从大学生开始,叶剑鸿就开始收藏砚台,至今已近30年。

这次所捐的藏砚,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但叶剑鸿选择了裸捐,而且裸名,就连该馆的名称也不是以个人姓名命名。而以砚的本质为名,称为“砚德阁藏研博物馆”。如此不为名不为利,可见其高贵品德。

对此,叶剑鸿说,每一方古砚都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是一个时期以来的文化史,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现在回归高校,而且是自己的母校,能与当代莘莘学子学弟学妹们分享,让大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知识、有所启发,是物尽其用而归其位,更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对于裸捐连名都不挂,叶剑鸿是这么认为的:“当人们对一个物件纯粹以价格论时,它是商品;以社会价值论时,它是文化。当纯粹以价格论藏品时,它便成了以收藏为噱头的买卖;当以文化价值论时,它才是收藏本义。”

叶剑鸿的善举被称为收藏的最高境界。

03

七个之最,凸显其地位和价值

该馆由砚德阁书斋、砚石展陈区、研学区三部分组成,首期占地400余平米。 共展陈的260件展品,有历代古今砚藏品、文房器物及书画砚拓等。

据了解,目前该馆共有七个之最:

一是中国高校最早开设的砚文化主题藏砚馆,也是由个人捐赠的首个高校藏砚研学型博物馆。

二是跨越年代最长。从五代到宋元明清的历代古砚都很齐全。既有端、歙、洮河、澄泥四大名砚,也有地方石砚数十种,并辟有端、歙、洮、其他石砚四个专区。

三是古砚数量最多。是目前中国馆藏古砚数量最多的。 四是古砚材质最多。按古今时间顺序和砚石品种展陈,包括各种石质、金属、陶、木等十余种。 五是古砚历史和古今比对最完整。每种砚分别从原石、初坯、成砚、古砚等制砚程序,以及古今对比进行展示。

六是收藏信息最丰富。收藏者每到一处,不仅带回来砚坑的原石,而且进行了现场写生,并绘制成画,或进行砚拓,记录在册。

七是研学功能最齐全。馆内特设砚德阁书斋,将砚置身于书房案头,让人身临其境,并与藏品观摩交流功能相结合。研学区又与书画教学、学术交流、讲座雅集相结合,成为互动体验场所。

04

割舍心爱藏品,为了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正如当下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的热门话题一样,因为任何一件事,都有舍有得,也都需要舍和得。 那么,叶剑鸿将珍藏佳砚倾囊赠予,就等于将这些心头之肉割爱“舍”之,那么他“得”什么?

叶剑鸿说,之所以捐砚设馆,就是要通过研学,以广砚德。就是要将砚德研学得以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是他所要的“得”。

正如他为这次活动写的序和弁文所说,“古之书斋,乃文人雅士托物寄情、修身养性、观照天地之所;书房雅器皆为主人文玩鉴赏会心之物,道德功业,千年华章,皆赖于兹。”“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中华文化因文而传,因器而承”。

所以,在叶剑鸿看来,每一方砚,不仅只有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包括制砚工艺和历史,还有地域特色、人文色彩、传承记忆、社会价值和收藏故事等。

每一方砚就是一堂内容丰富的思政课,是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思政课,也是有历史有传承有故事,意趣结合生动活泼的思政课,更是既可以深入研学,又可以传承推广的思政课。 正因为如此,他才将这些宝贝捐给母校,让他们在高校里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价值。

校方表示,将以砚载文,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砚育人,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以砚拓新,积极打造极具特色的砚文化新标识。

在研讨会上,本文作者陈洪标(上图右三)向该馆捐赠了抄录叶剑鸿弁文的5米长卷。

【其他精彩文章】

600首“唐诗”穿越千年而来,写的却是我们当下,诗人身份也成谜

画过上万人长卷后,改画岩壁长卷,黑乎乎的裂缝却让人不敢往里看

王婆陈洪标,自夸百米长卷好香甜,网友:不服?8200多字你来试试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