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狗爲什麼是冤家?】

by @混亂博物館

人們戲說貓和狗是冤家,卻沒想到這真是亙古的世仇。

作爲寵物,貓和狗各自是貓科和犬科最常見的物種,它們生活在人類身邊表現出了兩種迥異的脾氣,在野生環境中也有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貓是敏捷的化身,以靈巧的動作突襲獵物,總是單獨行動,是純粹的肉食者;狼是耐力的象徵,不知疲倦地追蹤目標,喜歡協作狩獵,食腐喫素都無所謂。

這樣大相徑庭的生存策略代表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頂級掠食者爭奪戰:在舊大陸的生態系統中,哺乳動物中的掠食者全部來自食肉目,這個成功的類羣源自始新世晚期的北美,演化自一個稱爲「細齒獸總科」的古老類羣,它們在恐龍滅絕後不久就出現了,形態往往類似今天的鼬,會爬樹,捕食昆蟲等小動物。

始新世晚期是新生代氣候變化的分水嶺,全球氣候從溫暖溼潤緩慢轉向乾燥涼爽,這類食蟲的小獸大約在4200萬年前發展出最早的食肉目,分裂出兩個主要的分支:一支留在樹上,包括貓的祖先,稱爲貓型亞目;另一支經常走到地面上,包括狗的祖先,稱爲犬型亞目。

在那個古老的時代,陸地上的頂級掠食者大都來自一個更加古老的肉齒目。100公斤的父貓、500公斤的鬣齒獸、800公斤的裂肉獸,它們與食肉目關係很近,但又有許多不同之處,比如吻部較長,大腦較小,腰部不靈活,走路時全腳掌着地——這些深層次的解剖缺陷最終成爲競爭的掣肘,使它們在接下來的1000萬年裏漸漸敗給了新崛起的食肉目,最終滅絕了。

食肉目最早崛起的頂級掠食者是貓型亞目的獵貓科,它們在4000萬年前出現在密林中,沿着島鏈一路擴散到歐亞大陸上,並在2800萬年前達到了頂峯,長着突出嘴外的巨大犬齒,像極了後來的劍齒虎,代表物種就叫「僞劍齒虎」(Hoplophoneus),它們體重可達160公斤,四肢較短,相信會匍匐接近獵物,突襲後用鋒利的犬齒切斷獵物的喉嚨。

像這樣的劍齒攻擊專門應對大型獵物,是貓型亞目的特色裝備,分佈在三個科的幾十種劍齒虎佔據了中新世食物鏈的頂點。北美的巴博劍齒虎不但有22釐米長刺刀般的犬齒,下頜還長出凸出的刀鞘保護犬齒,和現在的非洲獅差不多大——而它最激烈的競爭對手,就是犬科的堂兄。

犬形亞目很早就分出了兩支,一支留在森林中,維持了類似鼬的形態,包括熊科、鼬科、浣熊科等,另一支勇敢地走向草地和荒原,在4千萬年前發展爲犬科。隨着中新世的氣候越來越涼爽,森林不斷退化爲草原,善於奔跑的犬科迅速繁榮起來。與巴博劍齒虎同時出現於北美的上犬屬(Epicyon  haydeni)可以長到孟加拉虎那麼大,彼此都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然而氣候日漸乾冷,大型獵物日漸稀少,它們都滅絕了。

但貓形亞目和犬形亞目的競爭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反而變得越發激烈:上新世的氣候越來越冷,更新世甚至爆發了冰期,北溫帶的大型貓科動物,尤其是劍齒虎,仍然執着地伏擊獵物,用巨型犬齒切開它們的喉嚨,犬科動物卻越來越精於羣體協作,長途奔襲圍攻野牛和野馬。貓科的劍齒虎亞科成爲最後一批有劍齒的掠食者,隨着大型獵物減少而敗給犬科的恐狼和灰狼,在更新世晚期滅絕了。

今天,貓科和犬科的勢力範圍已經塵埃落定:前者在熱帶和溫帶森林中仍然佔據着食物鏈的頂端位置,繼續它們精英主義的獨行和突襲,後者佔據了更加廣袤的草原,推廣它們集體主義的圍攻和追獵。而在兩者重疊的地方,在舊大陸的熱帶草原上,就由最像狗的貓來統治:獅子是貓科動物,但它們協作狩獵的方式更像犬科動物;還有鬣狗,它們是貓形亞目的成員,卻完全過上了狗的日子,簡直是叛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