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網紅李雪琴“人生就像攢塑料袋”,網友:當真你就輸了 1.經營人生的3種策略 2.人生是一段段短距離衝刺 3.與其坐等機遇,不如擁抱變化

人生需要規劃嗎?

前段時間,北大網紅李雪琴在一檔節目中談及“人生規劃”,她說:

“很多人問我,你對人生有什麼規劃嗎?我特別怕(規劃)這個詞。”

她還舉了個例子,“人生就像攢塑料袋,不管什麼外賣袋、買菜袋、買衣服袋,我都攢起來。當有一天,有個東西你不知道用什麼裝的時候,打開你攢塑料袋的櫃子,總有一個袋適合你。”

“所以我對我的人生也沒有什麼規劃,我的人生就是走在撿塑料袋的路上,撿到啥就是啥。”

這種對人生的理解正確嗎?

讓我們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解讀一下。


1.經營人生的3種策略

著名生涯規劃師古典老師,在《你的人生有什麼可能》中解讀,經營人生有3種策略:遇見、定位和創造。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很期待“完美戀情”,但從來不去結識新的朋友、不去相親,也說不清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類型。但Ta始終相信,世界上總有一個合適的人,會在每個特定的時間、地點與Ta相遇。

把這種態度用在經營人生裏,用感覺來判斷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期待自己能“遇見”想要的生活,這就是遇見型人生

定位型人生,這類人相信世界上已經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並實現它。

其中一部分人,很幸運,早早就找到了他們的人生目標,比如立志做老師、醫生、律師,然後堅定不移地朝這個目標努力;

但也有一部分人,很不幸,因爲時代變化太快了,他們的定位最終變成了“刻舟求劍”,可能小時候想着“我要進諾基亞工作”,等長大後,發現諾基亞早就倒閉了。

第三種相信,人生不能靠等,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他們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者,希望自己能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生活。

就像李雪琴,95年生,北大畢業的天之驕子。可她畢業後卻沒有像別人預期的那樣,去名企上班或者創業拉風投,而是參加了《脫口秀大會》,轉型喜劇人,和潘長江、蔡明一起,登上央視元宵晚會演小品。

創造型人生,是不斷探索世界,不斷修煉自己的過程,未來的路或許並不明晰,但當定見形成、能力變強,就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2.人生是一段段短距離衝刺

李雪琴“人生就像攢塑料袋”的理論,雖然很接地氣兒,但也很容易給人造成誤導。

或許有人會鑽空子,斷章取義,想:撿塑料袋有什麼費勁的?那我的人生就及時行樂,得過且過唄。

其實不然。

人生不是漫無目的地閒逛,也不是漫長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而是一段有一段短距離衝刺。

“害怕規劃”的李雪琴,上學時不遺餘力地瘋狂刷題,然後考上了北大,2020年參加《脫口秀大會》時,另闢蹊徑的代言了“喪文化”,成功躋身總決賽。

她可能沒想過自己10年後要做什麼,但是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她都在全力以赴地“攢塑料袋”。

你或許看不清自己3年後、5年後要做什麼,但至少要認認真真做好眼前的事,爲將來把握機遇積攢足夠多的籌碼。

你或許會問,“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嗎?不是一直講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嗎?總是短距離衝刺,是不是太沒目標了?”

我想反問一句,“那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呢?改變命運、跨越階層,還是一夜暴富?”

以上的目標是世俗中大多數人的目標,也是單一價值觀之下“內卷”的重要原因。雖無可厚非,但是太過於宏大、模糊,看不見、摸不着,容易讓人失去動力。

山田本一是日本馬拉松屆的一匹黑馬,當被問及他多次拿下冠軍的祕訣時,山田分享:

“我在每場比賽前,都會開車沿比賽線路走一遍,記住沿途的醒目標誌。比如第一處是銀行,第二處是紅房子,第三處是一棵大樹……比賽時,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完成第一段,然後信心百倍地奔向下一個、再下一個,直至跑到終點。”

比起“10年後要做什麼”,把目標切小一點,換成“我先努力考上211大學,然後努力找一份好工作,再在職場上力求升職加薪……” 

如此,你的人生或許不能一夜逆襲,但至少不是隨波逐流,能夠把握一張安全牌,等到心儀的機會出現,能夠”在抽屜裏找到一個合適的塑料袋裝它”。

3.與其坐等機遇,不如擁抱變化

機遇不是等來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做好準備,哪怕機遇來了,對他而言,這恐怕也是一場接不住的遺憾。

人生也不是規劃出來的。

連IBM這樣靠戰略喫飯的公司,也制訂5年的戰略規劃。

非逼着一個人做長達10年,甚至是20年的生涯規劃,實在過於刻板,或者說,除了有點勵志作用外,鮮有他用。

正如古典老師所言:

“今天的人生髮展,不應該像狙擊手,更應該像導彈。

先儘快地發射出去,讓自己適應變化的環境,讓自己飛得又快又穩;然後每秒用激光重新定位目標,調整彈道,最後發現目標,一擊必中。”

簡言之,擁抱變化。

95年出生的李雪琴,申請去紐約大學深造時,並沒想過自己會因爲抑鬱症休學,被迫回國謀生活;

85年出生的薇婭,20歲在批發市場當導購時,淘寶還沒成立、互聯網還沒興起,更談不上直播帶貨;

62年出生的俞敏洪,經歷了3次高考才被北大錄取,畢業時想留校任教,沒想到後來辭職創立了新東方;

54年出生的董明珠,前半生安安穩穩在研究所裏做行政,沒想到丈夫早逝,她一人拖着兒子轉行幹銷售,從一貧如洗一步步爬進胡潤全球富豪榜……

人生就像攢塑料袋,聽起來很“喪”,沒有意義,也沒有鬥志。

實際上,這是一種擁抱變化的“儲蓄”思維,不斷蓄力,完成一段又一段短程衝刺。

最終,牢牢把握住命運給你的犒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