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優先還是感受更重要?

業績優先還是感受更重要?



我曾換過一些工作,每一次換崗,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新環境。包括熟悉新地方的建築,過道,解決內急的地方,上下水的地點,設備設施及其使用規範,紀律要求,時間安排等等。當然,更爲重要的還不是這些物的環境,而是人際關係。如果第一天就遇到一個熱心人,並一直保持友好關係,那麼,上述環境裏各種物的所在和必須知道的情況,就不是問題,可以隨時諮詢。即使這個人不是萬事通,那麼至少可以告訴我,去找誰,或者去看什麼,用什麼方法才能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訊。

好的公司,在新員工入職之前,就安排了一個師傅,第一天師傅就會出現在新人面前,帶着新人走一遍新地方,熟悉必須熟悉的角落,認識必須認識的人。師傅也許並不提供技術指導,因爲,有時候新人的級別比較高,比現有的人都要強很多,師傅的主要職責就是新人在新環境裏的帶路人,就像戰爭時代的帶路人那樣,因爲軍隊在新地方需要一個熟悉當地各種路徑的人,一個當地的牧羊人只能帶路,打仗還是要靠專業軍人。

想起來,我還是比較幸運的。多數情況下,到新地方,基本上沒有遇到多少令我十分困惑的事情。因爲,我換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事前,已經對新單位有了一定熟悉後纔去的,而且通常都事先見過對方的某個人或者某些人,一進去,就有人帶路了。

記得在北京漂着的時候,我沒有盲目找工作,而是去看行業博覽會。有一次在某個博覽會上,我看到一個連鎖經營管理諮詢公司的攤位。公司總經理正在給一批行業人物講解連鎖經營原理,在後面聽了一陣子,那些人走了以後,我上前跟總經理打招呼。對方當然很熱情招待我。我們聊了一會這個行業的情況,再聊一下此行業裏建設連鎖經營體系可能遇到的問題,就告別了。走的的時候,當然帶走了總經理的名片,上面有聯繫方式。對方應該是把我當作業內人士了,也索要我聯繫方式,我只留了電話號碼和電郵地址。其實,那時候,我對那個行業完全是門外漢,不過是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提了一些有角度的問題。

晚上,我上網查了一些資料。對那個行業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更多的是查了連鎖經營方面的資料,知道了一些連鎖經營成功的關鍵要素。深夜裏,我寫了一封電子郵件,把白天跟那個總經理聊的問題系統歸納一下,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並提出自己的建議。第二天,一大早,總經理就回了函,並邀請我到公司一坐,要好好跟我討論一下我分析的問題,這些東西長期困擾着他們這樣的行業權威,或者給行業權威提供諮詢案的人。

我當然如約而至。大家相談甚歡,瞭解了我居然飄在京城,沒有着落,總經理盛情邀我加入他們的團隊。因爲我文筆比較流暢,寫東西速度也比較快,所以讓我做項目祕書的工作,負責新項目的前期聯絡,項目中的主要文件,尤其是諮詢報告的起草和最後終稿。這樣,我有機會參與項目全過程,熟悉項目涉及到的各個專業的全部細節。後來,我在製造業的企業裏,負責投資管理,在這樣的崗位上,不僅僅要自己起草項目分析報告,更多的是看別人遞交的商業計劃書。我記得做這一行的一個基本能力就是,迅速尋找基本材料,在二週內搞清楚一個新行業的行業本質,業內主要情況和關鍵成功要素,並給出投資分析建議。而我的實際經驗是,通常只有不到一週的時間進行分析和判斷。有時候需要多專業的同事一同工作,幾天就出報告,多數情況下我都負責總體規劃,報告的起草和最後定稿。有時候甚至需要提供新項目未來10年的財務模型,人力資源規劃,營銷方案等更爲細緻的實施方案。我也做過公司戰略規劃負責人,參與企業轉型或者併購活動。

通常情況下,我跟各方人員的關係都不錯。因爲我的角色是統籌和最後定稿,所以需要了解各專業,尤其是客戶公司裏主要部門和人員的情況。有的項目涉及人員衆多,難免有摩擦,甚至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中途換人也是難免的。我的一個困惑是,知道需要換人,但同時內心裏感到絲絲不安。有的人憤然離去,有的被迫辭職,有的則需要談話,拐彎抹角地提示對方,通常一通暗示後,對方就知道結局到了。

後來,無論是創辦或者參與創辦企業,我都不擔任主要角色,而是滿足於沒有實職的董事職位。當然,這也跟我淡泊功利的內心傾向有關。經歷了那麼多事情,我覺得自己越來越不適應職場裏那些激烈的攻防交鋒。當然,做職業經理人,必須服從老闆的安排,但安排我工作的人,應該瞭解我的品性,通常也就發揮我的長處,不會讓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

對於利益,或者功名,我以退爲主,但對於我感興趣的問題,則進攻不止。這樣,我暗自積累着自己的另類能力。做一個通常人眼裏面不成功的厲害人。不成功是指功名利祿,厲害是指某時某事上表現出意料之外,令人詫異的特質。

按說,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我不應該有太多困惑。公司裏某些人離開前會來跟我告別,有的含淚而別。如果他們進來的時候,是我面試過的,我會問一句,你離開的時候,實現了自己到這裏一場的目的嗎?因爲,在面試的時候,我已經問過了另一句,你來這裏的目的是什麼?

但我還是常常不知道如何勸導那些內心激憤的人。有時候,我也感到難以配合主要決策者的鐵石心腸。但我同時深知決策者心目中更重要的確實應該是業績。

多年前,一個老朋友邀我去他那裏,在他公司裏走了一趟,然後在他辦公室裏聊天。他那時候是公司的營銷主要負責人,應該是總經理的接班人,有點躊躇滿志。分析了營銷部門裏關鍵崗位的幾個人後,他不經意地說了一句,不能跟他們關係太近,否則到時候辭退人的時候,內心會過意不去。這一句直通我心。我是不認同這句話的,至少我感到這句話有點刺耳,但我內心裏也知道這是個實情。我反問一句,你可以不跟他們太近,但你跟他們久了就不會生情嗎?

避免職場的關係太近,只不過是職場攻防謀略的一部分,但有違內心直覺。有的人,在一起久了,自然就發生難以割捨的關聯。就算是動物之間也會如此。大致只有鐵石之間可以共同經歷了天長地久,還能彼此無動於衷。

人生裏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人際關係裏的某些困惑有更爲深刻的來源,跟許多悖論一樣,以我們有限人生是很難破解的。比如,一個組織裏,最重要的當然是業績,作爲價值創造者,離開價值就離開了組織的根基。但價值什麼?價值不過是人際之間利益交換中,被對方所承認的,並以社會共同擔保的計價單位(貨幣)所計數的,可以在未來兌換成自己所需要利益的符號。價值的核心還是內心感受,只有被當事人承認的,也就是感受美好的,纔會被記入公共擔保的價值體系裏面。當然,實際的經濟活動裏,難免有欺詐公共擔保體系的事情,但有哪個經濟主體(自然人或者法人),會公開承認自己是靠欺詐掙錢的?

另方面,組織又是什麼?組織不就是一種人羣關係嗎?人們在一起組建組織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爲了讓人活得更好嗎?如果一個組織讓人活得憋屈,這種以讓人傷心爲前提所創造出來的價值,真的是人類社會所需要的嗎?

有過一段時間,大家熱衷於談論企業的社會責任。我認爲,一個企業讓員工感到高興,應該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一個人高興,就會在其他場合心平氣和,也會樂於助人,這是社會和諧安定的基礎,也是所有人安心活在世上都需要的共有環境。但很多人並不這麼看。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通常只能是“勝王敗寇“。經營決策者有權力,也有責任保住大家的飯碗,更有權力在商場上征戰殺伐。他們需要果敢出手,決不能優柔寡斷。所以,他們會本能地忽略掉人性裏的一些細微部分,一次一點疏忽,一次一點傷害,經久累積,衆多人衆多事的累積,最終成爲整體不安全因素裏的一部分。

所以,一個組織裏,需要有人專門出來滅火。但關鍵是要早早發現火種的方位,而且,一個組織不能在沒有直接效益的方面花費太大。所以,通常也就省略了滅火崗位的設置。通常的人力資源部門,或者綜合辦,都爲一大堆繁雜瑣事所糾葛不清,更不用說這些人自己的內心裏也悶着一團火呢!

一個組織,是不是可以爲了業績,不顧員工的內心感受?業績優先還是感受更重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