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一個人的愛與死》

魯迅的小說,可以說是異形而同構的。所謂同構,並非是故事結構的雷同,而是通過苦難的疊加,主題的重複,強調存在的本質所在。這種相似性,使得同一個社會事件或個人行爲,同時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裏進行,並且經受同樣的震盪。這位啓蒙思想家,魯迅不能不重視一個病態社會的精神狀況。在他那裏,有兩個中心意向:一個是關於“鐵屋子”的,一個是屬於“荒原”的。不同於封閉和壓迫,荒原感是敞開的,瀰漫的,延綿的,人墜入其中而無可措手,其實這也是一種深淵感。作者的筆觸並沒有停留在對普遍的痛苦、恐怖和焦慮的一般的表現上面。其中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往往把這些異常強烈的尖銳的悲劇情感,化爲一種寂寞感呈現出來。寂寞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先覺者的寂寞,勇士的寂寞,知識者的寂寞,但也有勞苦者的寂寞。像魯迅這般細微地刻畫小人物的寂寞,在中國作家中幾乎是沒有的,在世界作家中也非常少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