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過程中,懲罰真的可以改變孩子行爲嗎?

無戒學堂日更十七天

晚上收到一家長的短信,說不打算讓孩子參加我們組織的活動了,因爲連學校的作業都完不成,沒有資格去參加這些他喜歡的活動了。對於家長提出的這個理由,讓我感覺到家長的關注點總是聚焦於當下,她們不會花時間去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只是簡單粗暴的解決當下的問題,這讓我很着急,但是也很無奈。

教育的問題從來不是一兩天就能夠改變的,作爲家長如果沒有辦法用長遠的目光開對待孩子的,孩子成長的空間會被無限壓榨,我一開始有想要試圖去說服家長,我給她講解了我們活動安排的意義,對於孩子的培養重點,家長說我認可你們的教育,但是我們家孩子目前不適合,他實在太不像話了!

靜下來心來,我試着去接納家長的感受,家長把不讓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情當成是一種懲罰,其實他們也是希望能讓孩子把學習這件事能多放下心上,但是事實上這樣的行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遠離學習。

我們都知道學習的主體是孩子,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學習,但是往往家長卻不知道該怎樣去幫助孩子去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興趣是自主學習最大的動力,孩子好不容易對活動有興趣,就因爲孩子學習行爲和成績不好,就否定了孩子對興趣的追求,那孩子還能有什麼其他的興趣點呢?

在我印象中這個孩子本身對外在事物的興趣並不高,不愛學習,不愛運動,家長說唯一喜歡就是玩,但我卻覺得事情未必如此。家長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太少了,記得在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有聊到一個話題,關於對孩子的懲罰。家長說他們家的懲罰很民主的,每次犯錯會讓孩子有兩個選擇,第一是打手心,第二是做仰臥起坐。我是第一次聽說把做運動當成一種懲罰的,因爲在我看來其實孩子很需要培養他的運動能力。如果把運動當成懲罰試想一下孩子怎麼可能會願意主動運動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發現問題並且改正問題,懲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其實並不主張懲罰,家長還是關注到孩子的行爲,懲罰的是孩子的行爲,而大部分時候家長是有情緒的,所以沒辦法冷靜的思考自己定下來的懲罰是否合理。而家長只是關注這樣的懲罰是否有效,這種效果其實是短期的,沒有學習過的家長其實這時候就容易缺乏遠見正確看待孩子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養育孩子其實是在修煉父母,我們從孩子身上看到問題,引發我們的情緒,不一定是孩子行爲的問題,而可能是因爲他的行爲引發了你的焦慮導致你產生了情緒。比如同樣孩子看手機問題,在一些家長看來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必須禁止,因爲在他認知範圍內,他覺得如果孩子看手機,就會導致孩子視力下降,學習懶散,所以當孩子拿起手機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給孩子下了個定義他在看手機,而事實上有時候並非如此。而這件事給家長焦慮情緒的真實需求是不想要孩子看手機,不想讓孩子近視,而再深入分析潛在的需求可能會有你必須要聽我的權威需求呢?

所以,我還是覺得懲罰真的不太可能改變孩子的行爲,而家長需要了解孩子背後的需求是什麼,自己的需求又是什麼,落實到根本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