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從《數字戀愛》到《網絡情人》啓示:生活苟且但還有詩和遠方

1998年的5月1日,范曉萱的歌曲《數字戀愛》發佈。

歌詞裏出現了許多數字,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就是“520”。

相信當下的年輕人,甚至八九十後對這個數字耳熟能詳了。

說起520,在年輕人的內心世界裏是充滿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的。

520一般指網絡情人節,是網絡信息時代的產物。

上面提到的歌詞“520”被喻成“我愛你”之意。

然後音樂人吳玉龍的網絡歌曲中“我愛你”與“網絡情人”的緊密聯繫了起來。

之後隨着網絡迅速發展,數字時代的來臨,520就被約定俗成漸漸出圈,變成一個網絡情人節了。

與七夕和西方情人節不一樣,520會更加顯得簡單粗暴一些。

“網絡情人節”又被稱爲“結婚吉日”、“表白日”、“撒嬌日”、“求愛節”等等。

命名之多反正適合宣傳並且刺激消費即可,畢竟這些年來中國人的造節能力是越來越強了。

造節的能力有多強呢,可以成功出圈到全世界的地步。

“雙十一”就是最好最強最大的一個成功出圈的例子。

其實從《數字戀愛》到《網絡情人》啓示裏頭,我可以觀察到一些中國人消費的變化。

這樣變化的最大功勞莫非就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

口袋鼓起來的中國人,開始從柴米油鹽的生理需求消費。

慢慢轉換成精神層次的消費,例如送禮物等等形式與儀式爲目的消費。

可以歸結爲本能消費漸漸轉向精神消費。

例如中國大媽到全世界去買買買,也是某程度的心理需求的消費。

要知道這些大媽在小時候或者年輕時候,中國經濟還在解決溫飽問題,並且物質也比較匱乏。

努力學習與勤奮工作是她們日常的重要組成部分。

沒有更多的閒錢去搞其他的娛樂和消費。

如今商品經濟已經是高度發達,消費開始多樣化。

產品如何可以賣給合適的人羣,或者是開拓新的用戶羣,商家們也是爲了這個問題耗盡腦汁。

恰好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給這個機遇帶來無限可能的商機。

有了商機剩下的就是要把“故事”給說好。

這裏的“故事”是需要洞察到人性的方方面面。

不過網上的網絡文化早已經給這些“故事”鋪墊好基礎。

“520”、“雙十一”等等就是這些故事裏頭的佼佼者。

這些“故事”的中心思想就是圍繞着“儀式感”來展開敘述的。

首先會告訴你,你的生活各種糟糕的一面,例如是不是單身,男女朋友是不是還愛着對方,你是不是一個人喫飯看電影,你收到過什麼禮物,這輩子你收過花嗎?

反正肯定有一個問題可以刺激到你的思考,從而讓你的行爲發生變化。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

法國童話《小王子》裏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中國人向來是注重“儀式感”的,只不過如今的儀式感與傳統的相差甚遠了。

如今的儀式感更加商業味濃郁一些,不過儀式感不等同於婚禮、節慶等。

這些被創造出來或者在日曆裏面既定的節日,要有儀式感的話,用禮物與金錢來表達已經成爲了一種代表。

因爲這個是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沒有之一。

男女之間的表達也是不盡相同,男人對於儀式感表達會稍微遲鈍一些些,甚至有人反感。

而女生對於儀式感的接受似乎如行雲流水般自然。

某種程度上被商家包裝過的儀式感,多多少少都比較傷腰包。

並且相對來說男生承受的傷害會更多一些。

不過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在兩人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把儀式感輸出纔是上上之策。

所以理性的送禮與理性的收禮顯得比較重要。

存在即合理,這些節日的出現,也漸漸培養了年輕人們放開消費的心態。

也是呼應了我們國家經濟的內循環政策,刺激內部需求的增加,帶來經濟的發展。

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兩面性,用辯證法的思維去看待會豁然開朗些,儀式感的好壞各自衡量。

生活的苟且可能讓你無法喘過氣來,但還有詩和遠方等待你我去享受和追求。

謝謝收看,歡迎關注分享留言哦!全平臺同名,我們會不定時更新的哦!聲明:文字原創,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