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普通的日常都让人着迷

读了许多书会发现,所有的大道理都在生活这场直播间里-学敏

5月的第21天,不知所措的2020过完了,没想到2021也已经过了一半了。年长的人总是离归途更近,年青的人总是向着衰老奔去,而小孩子们也忙着长大。

有人说30几岁的那几年过得很快,其实早些年也有人和我说20几岁的时间一晃而过,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那个年龄段过得快,而是无论你忙碌或清闲,时间都是这么滴答向前走的。

昨天和朋友打趣说最近忙断腰,朋友回复一句得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么忙?实在想不出如何回答这句话的时候,干脆就不回答了。有时候想着忙碌是卑微的,里面掺杂的理想有几分是茫然的,只是单纯一种职业操守,一种自我的态度,大抵如此,是说不出什么伟大,就算糊个口吧,因为努力和辛苦都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


前个周末陪孩子去足球比赛,路过的城市中心,棚户区的房子东倒西歪不整齐的坐落在马路两边。它不是什么旧的老宅,就是破的矮楼。出了比赛场地,左右一个便利店也不是特别好寻找。寻找的途中,要在住户晒的衣服下低头穿梭,其实你会分不清这是繁华的都市还是破旧的乡镇。有时候,现象摆在你面前就是会让你这么迷惑,你以为繁华都是一样的,但落魄才是真实的,才是人间常态。


不过就当你处于魔幻的行为中,对面鲜红的大旗,也是让人摆脱窘迫的一种红利。这就是当代年轻人在城市里奋斗几十年都不抵不上的一个字“拆”,曾经这个字是很多艺术家拿来即兴创作的素材,后来的后来,再去讲也就索然无味了。拆的多了,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归根到底是物价疯涨和资源紧俏。我们看不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高呼“和平”和“万岁”都是没错的。人类的文明不必相同,但是追求幸福的动力都是一样的。


要再说说最近让我有所感触的事就是孩子的主课老师纷纷向我诉说孩子的学习问题。关于孩子吧,自己一直都是怀揣着的,不愿意与人比较,这件事是自打他上幼儿园开始就有的心理状态。不是孩子多好,是压根不想让自己找挫败感。有时候必须得承认孩子就是特别普通,于是唯一能比较的标准,就是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优秀一丁点。这样以来,我们的关系都相处的特别融洽。而就像他的语文造句一样:我既不聪明也不笨。在衡量自己的能力上,他一向定位精准。


以前在想,将来的自己不要选择过单一的生活。可是现在单一的生活反而成了一种宁静的状态。享受单一,不喜欢太多的突然。人到了一定阶段是不太喜欢意外的惊喜。因为意外之外的事带给我们的或喜或悲都是不确定的。

在没有搞创作,搞设计的这两年里。写作成了我唯一的灵感输出,也一直保持着像过去那样挖掘细微的焦点,然后合理化成为一个内容。过去是以好看的衣服表达自己的情感,现在是以文字在传递我对周遭的态度。而记录无数小标题成了我日常的习惯。我喜欢在备忘录里记录些让我有所触动的事情或人或物......那种悸动是我所有输出的动力。只此一遭的旅程,我们不谈多快乐,但求舒心,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活法和干法。


记得原来在课文里读到普希金讲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悲伤,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那时候完全没办法理解。不过凭着这些年的成长会发现,生活从来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都只是我们自己,甚至都不会是任何人。只有当你直面一切不堪,喜乐。你才能真正的成为自己,那个不是任何人眼中的自己,星辰万物,总有陨落,华丽的抛物线是我们自己的定义。

无论人间值不值得,活着的人都要打起精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