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似懂非懂是什麼原因?分享四個技巧,讀書不再沒收穫

昨天我發了一篇《一部《金粉世家》我能寫60篇書評,賺五萬,分享書評獨家寫作技巧》後,收到不少讀者和粉絲認同和反饋。

後臺不少讀者問我怎麼寫書評,具體怎麼寫?

這得需要一定的時間訓練,三言兩語,真的說不完。寫作跟其他技能一樣,是需要經過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和練習的。

今天我們不談寫作,談談怎麼讀書。

有位學員的問題引起我的關注,他說:老師,我讀書的時候,有些頓,有時候覺得自已明白了,但是讀完了之後,感覺什麼都沒有收穫一樣,感覺很空泛。怎麼辦?

問得好。

這個問題非常有代表性,並且不是隻有這位學員纔有這樣的困惑,非常多人平時喜歡讀書,但他們讀了也就讀了,只讀懂了字面意思,沒有真正吸收知識。

讀完了,你問他,這本書講什麼?你學到了什麼?

他一臉懵逼,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是爲什麼呢?我來給大家說說這是什麼情況:

一:不知道書本屬於什麼類型

看到這個小標題,很多人會懵逼,啥?書還分類型。

當然了,往大的方向說,書分爲你兩類:一類是虛構性的,比如小說、戲劇;一類是非虛構性的,比如經管、心理等。

小說又分爲國內、國外小說,古典小說,現代小說等等。我們不做細講。

那非虛構性中的就有非常多的類型,比如心理學裏的,是心理教育類的,還是心理應用類的。

現在市面上非常多的書,都稱之爲暢銷書,比如什麼做自己的女王、好女孩不愁嫁啊等等,這些都是一些沒什麼營養的雞湯書,你學不到什麼真正的技能。

你讀了,也不會有真正的收穫。

看書,先看書名。書名越虛,內容越空。

二:沒有針對性地閱讀

很多學員來諮詢寫作,我會問他你喜歡讀書嗎?他說還行。我又問他,你讀什麼類型的書。他說,什麼都讀,很雜。

爲什麼很多人看了書還是沒收穫,這就是第二個原因:沒有針對性地讀。

說直接一點就是:你爲什麼要讀這本書?

是人云亦云,市面上大家都說好,你就跟風來讀嗎?

讀書沒有針對性,純粹爲了消磨時間,打發無聊。那也無可厚非,但如果你真的想從書中有所得,就必須有針對性地讀,必須知道自己爲什麼要讀這本書,我想從這本書裏學到什麼。

有人說,哎呀,你這樣太功利了,讀書就是讀書,還必須帶目的性,你以爲做買賣嗎?

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你想想,現在的生活節奏那麼快,時間就是金錢,如果你沒有大量的時間去揮霍,爲什麼不可以帶點目的性讀書。

你覺得隨意讀書,盲目讀書就是一股清流了嗎?

三:讀書不會思考,死讀書

我在讀書年代,聽過一句最刺耳的話,就是說我死讀書,讀死書。

我真的這樣嗎?我不承認。

我只是暫時還沒有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價值而已,只是時機還沒來,而不是不能

現在,我就利用知識,把所有讀過的書都變成了真金白金。我寫文章,寫書評,寫書單,做視頻推廣書,帶學員寫作,都是建立在我所讀的書本上。

當我靠讀書變現,甚至賺得比那個鄙視我的人多時,他閉嘴了,再也不敢說我死讀書。

那麼,反過來想一想,別人爲什麼要這麼說我呢?

那是因爲他們沒有看到讀書的價值。

所以,我希望我受過的鄙視,能給學員們一點啓發:你們千萬不要只會讀,而不會思考,流於表面。

如果你不會思考,那就只是書本數量的堆積,而非質量的提升。

我的書架上書本並不多,一年也就讀幾十本,不好的,我認爲沒價值的書我都送學員了(如果他不嫌棄的話),我對學員很慷慨也很寵。

應該如何改善讀書讀不懂的情況,方法有四:

一:必須帶有目的性去買書

第一步就是買書的時候不要盲目買書,看到別人都在讀什麼書,什麼書火就買什麼,結果買回來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那麼,應該怎麼才能買到好書呢?

1.經過歷史驗證的

我一般不讀比我年紀小或者同齡人的書。你想,一個閱歷並不豐富的人,能寫到什麼好書?

市面上很多新書都是做推廣的,沒有經歷過歷史驗證,經不起推敲,我就不會去買。

要買,就買有一定年限的,確定有價值的可以珍藏的書。

2.豆瓣評分高

豆瓣作爲一個文藝平臺,聚集了大量的知識分子和文藝青年,評分有着一定的參考性。

通常8分以上的書,都非常不錯。可以看看別人的評論,具有參考價值。

3.口口相傳,口碑高

別人都說好的書,具體好在哪,怎麼好,大家口口相傳,口碑高的,可以自己去試讀一下,合適再買。

二:帶着問題讀書

買了書,就開始看書。很多人看書,只是眼睛在動,腦子卻不動。

讀完一本書,也找不出幾個疑問點。

如果真的這樣,就說明兩個問題:1這本書寫得太淺,不值得你思考;2這本書太深,你只看懂了字面意思。

我看一本書,看得並不算快,甚至對於一些號稱一天一本書人來說,要慢很多。我看書很細。

那些號稱只看頭和尾就能寫書評的人,你不要相信,那根本稱不上書評人,至少稱不上讀書人,不如叫他們“書販子”,爲了賣書而賣書。

我看書,每每看到有疑惑的地方,都會停下來思考:爲什麼要這樣寫?作者的意圖是什麼?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當我這樣思考得多了以後,我的思維能力和理解力就提升了,而不再流於表面。

三:讀完畫思維導圖

對於思維導圖,你一定聽過或者見過,但你會做嗎?怎麼做?

爲什麼要畫思維導圖?

目的在於梳理全書的脈絡,這套思維導圖就像書本的筋骨。有了筋骨,你就知道這本書質量好不好。俗話說“美人在骨不在皮”,書也一樣啊。

怎麼畫呢?

可以使用工具MindMaster,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模板。

但前提是,你必須讀懂這本書,如果讀不懂,就畫不出來。

四:寫、寫、寫

你是不是讀完一本書,就把書本往書架上一放,就完事了?

如果真這樣,那麼,這本書就算再好,你也吸收得很少,時間久了就忘了。

想要真正吸收書本知識,唯有動筆寫。

一本書,可以寫成7種形式:

讀後感

書評

拆書稿

講書稿

讀書筆記

書單

甚至可以做成視頻

不管你做成哪種形式,前提都是要動筆去寫。我是切切實實的讀書受益者,靠讀書寫作實現年入六位數,作爲全職媽媽,真的很滿足。

所以,你也想靠讀書寫作變現,就得先學會讀書,再學會寫作,最後纔是運營平臺。

總結: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古人對讀書的評價極高。

到底讀書“高”在哪?

我認爲,是因爲通過讀書實現它的價值的途徑,獨特而高雅,受人尊崇。

靠讀書實現經濟收入,不僅不丟人,反而是一件非常長臉的事,不僅能獲得真金白銀收入,還能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思想境界。

但怎麼樣才能兩者兼得?就需要各位去思考,並且去實踐。

-end-

我是 深情解讀 一位做了四年自媒體的情感博主,書評人,影評人,寫作導師,全職媽媽,工作帶娃兩不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