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樓蹭課

一大早起來,天半陰着。等了良久,不見要下雨的意思,便上了18路公交車。誰知剛上車雨就下了起來,且越下越猛,到解放橋下車時,一點兒也沒有慢下來。

爲躲雨,只好再次進了逍遙樓。站在二樓迴廊,望樓外菸雨濛濛,灕江上升起白茫茫雨霧,不遠處七星景區的山體若即若離,解放橋上行人車輛行色匆匆。半個鐘點後,天驀然亮了許多,雨也淅淅瀝瀝慢了下來。下樓,準備去江邊走走。

一樓大廳,一位長者正手指着牆上靖江王城壁畫講解,二十來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圍着、聽着、記着。不去打擾,悄悄繞着過去,卻被一句“誰知道徐霞客爲什麼沒能登上獨秀峯?”灌進耳朵。長者沒等別人回答,自己就講開了:“在當時,靖江王府屬於私有地盤,不是王府裏面的人,是不能隨便登上去的。外人登獨秀峯,需要藩王本人當面同意。徐霞客來時,藩王因故不在王府,等了幾天,仍沒回來,不得不留下千古遺憾。”停下腳步,默默聽了起來。一樓聽完,又跟隨着又登上樓梯。低聲問旁邊年輕人“你們這是?”“我們是廣西師範大學的學生,今天老師來這裏現場教學。”“現在在王府上學的學生還多不?”“別的系都搬出去了,只剩下我們歷史文化學院了。”邊羨慕着他們日日感受中國傳統的建築、園林藝術,領略山水文化與歷史文化,邊和他們一起來到樓上。

二樓大廳幾個展臺,分別展示唐、宋、元、明、清等逍遙樓模型。資料顯示,上千年風雨滄桑,逍遙樓毀損重建就達八九次之多。現在人們登上的逍遙樓則是2015年重建的,位置也移到了離原址較近的解放橋橋頭濱水生態廣場平臺上,爲二層三檐樓閣式景觀建築,高約24米,長寬各22米,建築面積630平方米。命途多舛的逍遙樓,讓人們透過桂林秀麗的風光,看到曾經迴盪在優美山水之間的血雨腥風。

老師把學生們召集到東側面對灕江的迴廊前,講起了抗戰時期的桂林故事:那時,由於大後方重慶國民黨控制比較嚴,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率部奔赴抗戰前線,時任軍委會桂林辦公廳主任的李濟深盡力保護並支持抗日民主運動。很多進步人士、文化學者紛紛前來,比如被稱作“歲寒三友”的劇作家田漢,京劇表演藝術家歐陽子倩,大畫家徐悲鴻積極參與組織桂林的抗日文化運動,推動這裏成爲西南大後方的一個進步文化事業中心。現在去穿山公園,還可以看到“歲寒三友”的雕像。

可是好景不長,桂林保衛戰就打響了。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先說日軍: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餘架飛機,大量重炮集。再看守軍:只有廣西桂軍第131師這一個師1萬2千餘人,加上後來從各地自發進入桂林城的廣西地方民團,總兵力不到2萬人,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大部分廣西民團和少部分桂軍士兵拿的還是土槍。保衛戰從1944年10月28日打到1944年11月10日。僅戰鬥旬日,日軍攻入27次,被擊退27次,就戰鬥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我的強敵,孤軍奮戰,英勇抗擊。

其中小東江沿線,僅部署有一個團兵力,防守着貓兒山、普陀山、屏風山、七星山、筆架山、穿山等要塞。激戰10天,斃、傷敵兵至萬。在寡不敵衆、久戰無援的情況下,該團團部、衛生兵、傷員等800餘人,被迫撤至普陀山七星巖內,繼續抵抗。日軍圍山後,先用山炮猛轟巖口,然後傾倒大量汽油,投入大批瓦斯彈,用火焰噴射器向巖內噴射。除團長帶領警衛員由後巖衝出逃生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有的中毒犧牲後仍保持着媏搶射擊的姿勢。抗戰勝利後,收斂壯士遺骨,合葬於此,就是著名的“八百烈士墓”。

“此次桂林保衛戰中,守軍戰死12000人,因爲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的有7000多人,始終沒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狀態下投降。”

天慢慢放晴,老師開始講桂林的建築文化,朋友的電話打進來,說是已到了逍遙樓下。悄悄下樓,和朋友一起沿江邊漫步,走向約好的塔山方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