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彎路都是必經之路——《悉達多》(一)

挑戰日更,就要有點存貨,要不過個週末就得斷掉。

幾年前十幾元買來這本書,現在驚奇得發現這個版本的書在二手書市場已經賣到近百元,升值好幾倍,堪比房價了。

也許是這個譯本比較特別,現在也有很多其他譯者的新書,但是這個譯者的版本已經很少了,我沒有對比其他的版本,但是單就這本書而言,讀起來行雲流水,一點也沒有翻譯的痕跡,黑塞本身的文字就如散文詩一般,而且譯者本身也是包含深情並對書中內容有自己的理解,所以閱讀體驗真的很好。後面的文字好多都是大段的摘抄,因爲實在是原文太美了。


我們所熟知的佛陀

我們都知道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的創立者釋迦摩尼,也就是佛陀的名字,他是古代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主淨飯王的太子,他從小天資聰慧,是個非常理想的王位繼承人,成年後去娶了自己的表妹爲妻,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出城遊玩,見到了人間老、病、死的痛苦,認識到所有人都有不可逃避的痛苦,於是下定決心去尋找解除人間痛苦的方法,在他29歲的一天晚上,丟下家庭和將要繼承的王位,獨自出宮去出家修行了。

後來他跟隨不同的修行派別學過各種不同的修行方法,始終沒有找到解除困惑和痛苦之之道,於是他決定自己去尋找答案。終於在他35歲之時,在一棵菩提樹下獲得了徹底的覺悟,立身成佛,隨着追隨者越來越多,他創立了佛教,向世人傳授靠修行來解脫痛苦之道。他的經歷在流亡法國的越南籍一行禪師所著的《佛陀傳》裏有非常詳盡生動的描述。

悉達多是誰

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悉達多》是德國作家黑塞的作品,書裏的悉達多並不是佛陀,而是跟佛陀經歷很相似的一個婆羅門的青年,甚至在書中他還遇到過已經悟道成爲佛陀的喬達摩,差點加入他的僧團。悉達多同樣也是出身高貴,超凡脫俗的貴族青年,因爲所熟悉的婆羅門的教義已經無法解答他心中的疑惑,他於是走向了了離家去尋求悟道的道路,與佛陀不同的是,他還有一個追隨他一起去求道的好朋友喬文達。

苦修之路

他們先是跟隨苦修的沙門,與他們一同齋戒,節制慾望,遠離塵世,在烈日下暴曬,在雨水中定立,悉達多從沙門那裏學到呼吸,冥想,減緩心跳,沉思潛修,學會了很多擯棄自我的法門,他千萬次拋棄自我,連日沉浸於虛空無我之境。然而儘管所有的修行使他遠離自我,最終卻仍舊引導他回到自我。他在陽光下,在月華里,在陰影中,或在雨裏再度發現自己,再度成爲自我和悉達多,再度感受生命循環的繁重摺磨。

終於有一天,他感到茫然,跟朋友說:“幾位沙門迄今傳授我的一切,我原本可以更快捷更容易地學到,在煙花柳巷的每一個酒肆裏,在腳伕賭徒之間。”,“什麼是冥想?什麼是對肉體的棄絕?什麼是齋戒和調息?那隻不過是在逃離自我,只不過是對自我所受苦難的一種短暫的逃避。一個牧牛人在小酒館裏喝幾碗米酒時,他也在做同樣的逃離,也在用同樣的麻醉劑。於是他不再感覺到自我,不再感覺到生命的苦難,找到了短暫的逃避,同樣找到了我們在長時間修行中逃離肉體並宅於非我之境時找到的感覺。”

遇見佛陀

後來他們聽到了種種傳聞:一個名叫喬達摩的人,已經征服了自我之中的世間衆苦並永遠止息了再生之輪。人們稱他爲佛陀。有關佛陀的傳聞令人神往,散發着極大的誘惑力,這世界令人厭倦,生命之路艱難,而此時卻似乎出現一掬希望之泉,讓人感到期待。終於他們來到佛陀所在的袛園,準備聆聽佛陀的教義。在這之前,悉達多曾留心觀察佛陀的行走: 佛陀謙然地走自己的路,陷入沉思之中,他平和的表情既非歡喜,亦非憂傷。他彷彿從內心發出溫和的微笑,彷彿一個健康的孩童,他身着僧袍,正如其他的僧侶一樣有條不紊地行進着,然而他的面容,他的步態,他安詳的俯視的目光,他安詳的低垂的手臂,以至他的每一根手指都顯示着寧靜,顯示着圓滿,映射出一種永恆的光明,一種無止息的平安,一種無懈可擊的寧靜。對於悉達多來說,似乎佛陀的每一根手指的關節之中都充滿教義,身相的每一處都在言說、呼吸、散發和放射着真理。這位佛陀是一位完完全全的聖者。悉達多從未如此敬仰過一個人,也從未如此愛過一個人。

悉達多和他的朋友喬文達一起聆聽佛陀的說法。喬達摩論述苦難的誕生和熄滅,他言談沉靜,安寧,澄澈,生命即苦,世間充滿苦難,然而解脫痛苦的道業已被發現,安心追求佛道的人必能得救。佛陀向衆人講道四聖諦和八正道,他的聲音明亮而平和,在衆多的聽者上方盤旋——如光之運行,如夜之星辰。

他的朋友喬文達當即被打動決意加入佛陀的僧團,然而悉達多卻向佛陀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從未有一刻懷疑您,是一切圓成的覺者,您已經達到了千萬婆羅門及其子孫們所力求達到的目標。您已經超拔了死亡。您以自己獨自的追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通過思考,通過冥想,通過知識,通過覺醒而達成了這一目標。您並未通過教義學會任何東西。所以我認爲,任何人也無法通過教義而得到救贖。您不可能以言辭和教義向任何人傳達您在覺醒的那一刻所體驗的事件。假如我成爲您的一個信徒,我擔心着只會停留在表面,擔心我會騙自己,認爲自己已然心靈平安並得到了救贖,而事實上自我卻繼續存在和生長。這就是我爲什麼要繼續走自己的路,並非是尋求另外的更好的教條,因爲那並不存在。”

投身世俗

悉達多已經意識到再好的教義也不能代替心中的體驗,那都是別人思考的結果,自己如果只是照做的話只能停留在表面並不能真正讓自己得到救贖,然而他又思考,佛陀無法傳授給他的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自我,過去他一直想要擺脫又想要征服的自我,一直以來他只是在逃離它,躲避它,卻從未真正想要真正瞭解和正視它。以前的修行只是在摧毀自我擺脫自我以便在自我未知的最深層發現萬相的核心,而正因爲如此,卻一路丟失了自我,這個發現讓他一下子覺醒像要獲得了新生,他不再要苦苦思索世間的苦難,執着於探索生命的祕密,而是擁抱鮮活的生命和多彩的人世。

此時的悉達多已經是一個成熟有魅力的成年人,他進到城裏,遇到有名的妓女伽摩拉,並彼此吸引,他向她學習愛的技巧,她教會他在社會上生存的很多法則,介紹富商與他認識,由於他曾經修習過很多法門,也沒有貪婪的意念,所以學習新的知識,結交新的朋友對他來說易如反掌,漸漸他也成爲富有之人,有自己豪宅奴僕,過着奢華的生活。

然而,雖然他過着世俗的而生活,他的內心卻不屬於世俗,他已經品嚐了財富、激情、與權利的滋味,但在很長時間裏他的內心依然是個沙門,悉達多一直以思考、等待和齋戒等技藝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塵世的人們對於他來說仍屬於陌生的一羣,雖然人們都喜歡他,需要借貸和建議就去拜訪他,然而,除了伽摩拉之外,他並沒有真正的朋友,他一直有一種不同世人的優越感,帶着一點輕蔑和不屑來看到塵俗的人們。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財富的不斷增加,悉達多自己也染上了一些庸常人的特徵,也有了一般常人所特有的幼稚和憂慮,然而他卻只羨慕常人具有而他所缺少的哪一點:世人對自己的生活所持的那種重大感,他們深刻的歡樂和憂傷,以及那種永恆推動他們去愛的力量所帶給他們的焦慮而甜美的幸福。這些人永遠愛着他們自己,愛着女人們,愛着他們的孩子,愛着榮譽和利益,愛着對未來的籌劃和企盼。悉達多沒能學會這些孩童般的快樂與蠢行,他只學會了他他所鄙棄的令人討厭的東西,那種惱怒和無所事事,陰鬱而沒有滿足,慢慢的,富人們靈魂中特有的病症侵染了他。他的財富變成了鎖鏈和重負,在這荒誕而陰暗的道路中,悉達多終於走到了最後也是最卑賤的墮落之站——賭博,他成爲一個令人生畏的賭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