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篇2:育兒方法

中華文化寶藏《宗運生命學》之“幼教篇”第2篇

把握教育宗旨之後,接下來還要創新育兒方法。“宗運生命學”“新幼教”育兒方法體系,包括如下六個方面:

一、坐姿

古人要求席地而坐,下額微前,眼耳鼻口七孔朝天,也叫七孔歸一,神收玄關(兩眼之間)。坐勢如鍾,腰背挺直,頭頸向上提拔,頭領腦空,玄關歸丹田。周身空靈,勢若無我,靈氣通全身。兩手抱合歸一,周身抱圓,凝神聚氣。

不可強求孩子保持坐姿,全靠老師引導,切入幼兒心裏,使孩子的心隨着老師所講的內容,進入一念之中。這樣久了,孩子的浮躁心就會平靜下來,貪念、傲慢心得以安撫,進入忘我、無我境界。

二、站姿

古語講,百練不如一走,百走不如一站。站樁是修煉身心的上好方式,能使幼兒頭清腳重,濁氣下沉,清陽之氣上升。頭爲天,腳爲地。頭是天心,是指人的心性來說的。就人體來說,腳是大地,中間胯爲人,合起來叫天、地、人三才。“三才”合一,方可得智慧之心。

站立的功法也是理身,理住全身的經脈,使濁氣下沉,清陽之氣上升,人的心性被清陽之氣定住。這樣,一般來說幼兒就不妄動了,如同老君入定一般。

從一歲到六歲的幼兒,意識增多,身體由純陽逐漸轉陰。幼兒的心性是不容易定住的,因爲幼兒陽氣在下,陰氣在上,好動而不好靜。即使孩子跑玩一天,也不會感覺累,就是因爲幼兒陽氣足,又在足下,所以很難控制心性,心兒就像猴心一樣,到處貪玩兒,沒有住處,所以要幫孩子理身安心。

理身爲什麼能安住心?道理是這樣的:人體骨骼有“三盤”,上盤爲肩盤,肩託頭,也是託腦心、天心。中盤爲胯盤,胯上是小腹,小腹部位是人的生命發源地,稱爲胞中,所以中盤又叫人盤。下盤爲足,足爲地,託着全身和心性(天心),所以不可小視足盤。腳就如同樹的根,樹根扎得越深,枝葉就越旺盛,同樣,腳踩得越有勁兒,心性就越清靜。正如《大學》所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個道理,對於身心健康來說意義非凡。易經八卦說,“震仰盂”,這個“盂”是對人體的胞中來說的。人體有六大經脈起於胞中,包括兩條帶脈、任督二脈、中脈、衝脈,帶脈通於兩腎,衝脈走胞中。可以說,人所有的血氣能量都來自胞中,理身於中盤,也就是理身於胞中。胞中是人體生命的本源,直接關乎身心健康,所以不可小視。

三、在“走”上下功夫

在武學上,儒家要求爲人師表,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臥有臥相,說話三思而後說,做事三思而後行。古語說,百練不如一走,走也是一門上好的武學功法,且是武學的基礎。當然,這個“走”不是平常的走,而要帶着心法纔行。

走,講的是提踩。提,是百會上提;踩,是腳往下踩。要心松身沉,保持頭頂一碗水不散,小腹一碗水不動,腳過胯圍,兩眼平視前方,以肩催胯,以胯催膝,氣沉丹田,通於湧泉。

四、禮儀

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基本禮數,也是約束身心的必要條件之一,還是修整身心的上好功法。比如晚輩向長輩行禮,同學向老師行禮。所謂功,見心不動爲功,所謂法,即修身養性的方法。

向長者行躬身禮時,身心放下,以左手壓右手,兩手向上輕輕舉起,身體向下輕輕鬆沉,屁股微微向後,腰平直向下,頭部微擡,身體打躬到九十度。這樣能打開後面的經絡。然後微微起身,用手向上托起,把湧泉穴和會陰穴的陽氣撩起,同時再起身合住勁兒,也把前面的經絡舒展開了。

所以,禮拜不僅是鍛鍊身體的一種功法,對人心也是一種上好的修爲方法,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給長者行禮時,心能夠平靜下來,拜去狂妄心、傲慢心、不平心。

五、玩術

幼兒愛玩兒,幼兒教育的方式主要就是玩兒,但是要玩出水平,玩出健康,玩出精氣神,玩出成長。我們所設計的幼兒教育玩術,都來源於生活,有意義和趣味兒,孩子喜歡,當然效果更好。

比如拉鑽。鑽是過去木工在木頭上打眼兒的一種工具,使用這種工具必須用兩隻手、兩腳纔行,對於疏通人體的十字脈效果非常好。人體的十字脈是從左腳通於右手,右腳通於左手,具有平衡腦心的作用,可開發腦神經,增長腦細胞,使腦心跟周身協調,掌握住身體的平衡。

比如打水。過去人們從井裏打水的工具叫轆轤,打水就要搖轆轤。這個動作,也是幼兒身心鍛鍊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主要鍛鍊孩子的協調性,能夠促使血脈、氣脈虛實轉換通暢。南方人撐船也要搖轆轤,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它是在少林寺也不外傳的功法,主要鍛鍊孩子的整體力,疏通全身經絡,不可小視。

諸如此類,以疏通經絡和學會用心爲目標,以模仿古人的勞作方式爲主,融入武學的導引術,設計成爲專業的舞蹈動作,好玩有趣,各具特色,各有不同功效,是孩子身心成長和能力培養的絕好方式。這些普通得看不上眼的動作,把心法往上一放,都成了高級的練功方法。

六、禪藝

選擇古聖先賢的名言或經典故事,比如二十四孝故事,過去農夫生活勞作的動作,拉鑽、打水、搖轆轤、鋤地等,應用古代的導引術,把功法和心法融入其中,或是編成舞蹈、武術、情景劇,教給孩子模仿表演。

通過這些表演動作,使幼兒語速放慢,說話清晰,用心思考,增強孩子動作的整體性和協調性,保持身動而心不動。久而久之,使幼兒心平氣和,不起浮躁,身心合一,身心雙修,在學習、生活和將來的工作中,做到凝神聚氣,安身養性,增長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