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訪遂寧射洪金華山·全真道聖地(2)

        金華山,是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的聖地,位於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前山爲金華道觀,後山是開初唐一代詩風的著名詩人陳子昂少年時代讀書檯。山上古柏森森,亭臺樓閣鱗次櫛比巧奪天工

        金華山因其山中的金華山道觀而得名,清末以來,統稱金華山,沿用至今。其名的來歷,根據清光緒年間《射洪縣誌》記載,取“其山貴重而華美”之意。物換星移,歲月滄桑,金華山雖歷經近1500年的盛衰變化,但殿宇樓閣鱗次櫛比,古風猶存,遊人、香客往來不絕。宋朝皇帝封爲“玉京觀”。

        金華山山勢呈馬鞍形,前山是主峯,山腳下是虹飛橋 (又名百尺橋),因陳子昂《登金華》詩有“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的詩句而得名。穿過雕樑畫棟的虹飛橋,順左上三十餘級石階,即可到達金華山前山門。站在前山門,一眼望去,層層石階直上山頭,兩旁古柏森森,雲環霧繞,頗有世外仙山的味道。

        從前山門上行的石階共有365級,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1990年修復。這石階有一個美好的傳說,即你從金華山的前山門始,心誠意專地登完365級石階到達南山門,就能使你在今後每年的365天都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金華山道觀與都江堰的青城山道觀、大邑的鶴鳴山道觀,三臺的雲臺觀並稱四川四大名觀,與四川衆多道觀同屬於道教全真派。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公元502年)。東晉時,有方士陳勳來此結茅爲庵,修道學仙,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敕令在該山修建規模宏大的金華觀,距今近1500年。唐代重建時,更名爲九華觀。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又改名玉京觀。

        金華山祖師殿內供奉的是真武祖師的彩色座像。真武祖師是金華山奉祀的正神,他出道飛昇的日子爲農曆三月初三,因此就有了“三月三”金華山廟會的來歷。每年農曆“三月三”,頂禮朝拜的香客,觀光旅遊的客人絡繹不絕,一天達5~7萬人。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進入金華山南山門沿蜿蜒石龍拾級而上,可依次參觀道觀的靈祖殿、藥王殿東嶽殿祖師殿三清殿。這些宮觀殿宇大部分系明清建築,殿內供奉的塑像儀態萬千,栩栩如生,頗具匠心。

        正殿高9米,長7.7米,寬5.5米,建於元代延佑二年(1315)的靈祖殿通敞寬闊,氣勢沉雄。 

        金華山道觀三清殿供奉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道教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簡稱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崇奉的至尊之神,或說化身老子,後因出現“一氣化三清”之說,由一尊神變爲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

        金華山古建築衆多,散佈山間,呈層次分佈,錯落有致。山上林木蓊鬱,有國家級保護古柏千餘株。行走山中,山中無塵雨,卻有空翠溼人衣的感覺。歷代追索先賢遺風,來此憑弔者衆多,且多有題記,都存於山中博物館。杜甫晚年居蜀, 曾扶杖前來,留下《野望》等名篇描寫山中勝景,抒發心中慨嘆!

        玉皇宮又叫玉皇樓、玉虛閣,爲金華山第一大閣建築,閣內供奉着漢白玉雕塑的玉皇大帝像。唐朝時這裏是金華學堂,是陳子昂青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也是清代名士楊中仁讀書講學之處。清道光年間,讀書檯遷移後山,在此建起了玉虛閣。

        玉虛閣內立一座兩米多高的迴文詩碑,刻有清代鹽亭楊太虛在金華山道觀作住持時所作的迴文詩《蔚藍洞天》(背面刻有清嘉慶四年射洪縣令胡魁撰寫的《增栽金華山林木碑記》),正讀倒唸皆成詩:

        封郭滿天撐老柏,卷波煙水映喬松。

        龍頭倒臥見高峯,洞古鋪天綠樹籠。

        濃情尚吐飄香桂,覺夢驚聲聽曉鍾。

        淙夜澈泉流韻雅,茸紅剪處妙羅胸。

        這首詩都描寫了金華山上的八種景象:倒頭石龍、蔚藍洞天、撐天古柏、卷波喬松、飄香金桂、 夢覺曉鍾、清泉雅韻和紅茸山花。八種景象呈現,生動傳神、自然帖切,情景交融,是不可多得的佳妙之作。

        兩顆柏樹500多歲古柏在玉虛閣對面,一大一小,樹冠約10米左右,高約11米。相傳,這兩棵柏樹是玉皇大帝身邊一個靈童的拴馬樹,一大一小,寓意有天有地,因此聚集了不少靈氣。像這樣的古樹, 在金華山有幾百棵 。

        麻雀也相當地有靈氣,我正手忙腳亂拿相機,它們卻並不飛走,直等我拍攝完畢才離開呢。

        純陽閣與玉虛閣相距約30米有一座純陽閣,閣內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此處,原爲“讀書檯”舊址,清道光十年(公元1884年)遷讀書檯於後山梧南嶺。但閣前平臺右側仍留下這一座巨大石碑,碑的前後分別刊刻着唐代大詩人杜甫親筆書寫的《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和《金華山野望》兩首詩。杜甫寶應元年(762年)冬天到金華山憑弔陳子昂,當詩人看到冬日的金華山一派冷清,陳公讀書堂又長了許多青苔,不禁發出“悲風爲我起,激烈傷雄才”的感慨。

        一路蛇行下山,可通往石龍舫。而後,有沿江小路可通往後山門,一路看江,賞心悅目。有老君殿,正在維修中。

(相關介紹來自百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