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成长,看见美好

J是一个可怜的孩子,父母离异,平时上下学或者孩子有什么事,都几乎联系不到他妈妈,更别说照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了。

幸好,J有一个奶奶,平常的生活,都是由奶奶照看着,每次放学的时候,都有奶奶来接孩子。每当夕阳西下,看着这一老一小背身而去,有些感叹,又有些欣慰。

成人的世界,各有各的不同;孩子的世界,自然希望有家庭的温馨,有父母的温暖。


都说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也许是从小失去父母教育的缘故,J成绩并不理想,行为习惯也不尽人意,平时若是不惹事,就已经是给老师添福了。

但J很机灵,不仅每次惹了事,都能顺应着老师的心,知错改错,恰当合理地处理好,还特别的有礼貌,让老师生气之后,还能舒舒服服的看着他改过,并不是那种完全不懂事理的孩子。

J也很孝顺,时常听他说,在家只有和奶奶在一起,他要听奶奶的话,争取好好学习,不让奶奶操心。

但是说归说,做还是一样的做,贪玩,贪吃,惹事,成绩跟不上。


最近J的奶奶出事了,奶奶不在,S只有一个人在家。

星期天,临时照顾S的亲戚给老师留了言,说J居然贪玩,还大把花钱给他那帮狐朋友狗友,真是太不懂事了。

看到J亲戚的留言,老师不禁想起两天前放学时,J在得知奶奶因事故住院时独自悄悄哭泣的样子,当时就想,这孩子,又贪吃又贪玩,也不让老师省心,但终究还是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孩子嘛,有哪个不贪吃,有哪个不贪玩的?孩子本性不坏,终究值得我们去善待。

当时老师就跟孩子聊上了,让他近段时间要想着奶奶,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别让奶奶操心。孩子忍着哭点点头,因为没有人来接,回教室做作业去了。

没想到,这双休日,孩子趁没人管,居然把钱拿出去乱花了。这趁奶奶不在家乱花钱,再加上以前的种种不是,也难怪让亲戚们直紧皱眉头,所有的期望都变成了气愤,想求助于老师好好地教育教育孩子了。


今早老师看到孩子,先问了孩子奶奶的情况,J说,奶奶还在医院,说是要保守治疗。老师问J,双休在家是怎么过的?孩子像是有所察觉老师的用意,吞吞吐吐地告诉老师,就一个人家里玩玩,跟别的同学去打打篮球。老师问了好些孩子的情况,但都没有提到孩子乱花钱的事,最后不得不单刀直入,问他是不是又乱花钱了。

因为之前J有一次向同学借了一百元买零食的事,这次老师问到有没有乱花钱,他立即知道了老师的真实的用意,笑嘻嘻地告诉老师,他买了很多零食。

老师问他,这零食是不是拿给其他同学吃了。因为之前零食的事,老师知道这孩子还是挺大方的,给同学吃东西从来不计较。但这次大手大脚的花钱买东西给同学吃,总让人感觉有故意摆阔的嫌疑。若是一个小孩子为了赢得别人的“友谊”而故意讨好,这一定不是一种正常的交往方式,而这,也是孩子家人最担心的事。

孩子说,他没有分享零食给别人吃,只是在打球的时候,他口袋里的钱掉了出来,别的同学看他有这么多钱,就让他请客,没办法他才请他们买了些饮料。

老师知道了孩子的钱、零食、和花钱买东西给同学的来龙去脉,让他好好想想躺在病床上的奶奶,花钱可以,但不能“乱”花钱,吃零食可以,但不能“贪吃”,跟同学玩可以,但不能“贪玩”。


口袋里钱放多了,就成了炫耀;零食买得多了,就容易贪吃;从早玩到晚,那就是贪玩。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我们大人都知道这些道理,但即使是大人,又何尝次次都忍得住炫耀,忍得住贪吃,忍得住贪玩呢?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成人的关注、督促、支持、鼓励,需要我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变化,看到他们的发展。

看见成长,看见美好。对待孩子,但愿每个家庭都是完整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