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雨趣

細雨綿綿,我們乘着鐵馳的專車,來到山色澄淨的大明山腳下,開始了愉快的的八人之旅。

臨安大明山,素有小黃山之稱,唐宣宗微賦詩 “穿山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山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沿路上已透出秀麗,青山、溪谷、溪邊巨大的圓石、曲折的山路,似曾相識,令人歡喜。


我們驅車來到購票大廳,又聚在入口處一座別緻的木廊等待景區巴士。旁側是溪水湍湍,需仰止的峭壁,被分割的湛藍天空,亮白的雲朵,前方是山間公路,高高的樹木陽光下忽閃忽閃的碧綠葉子,習習夏風送來綠色味道的氧氣。一個小山谷,就是一個脫俗的空間。


巴士在龍門峽口放下我們,這便是登山的起點。剛走幾步就看到朱眠石,傳說朱元璋曾在這十多米長的大石頭上休息過,巨石也就因此得了個俗名。石頭高度的落差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瀑布,一米多深的小池。凝視着清澈的水,有種心曠神怡的寧靜。


一路上溪水相伴,石階旁樹木茂盛,透過山谷看到遠遠近近的山頭,層層疊疊。聽,流水是最美的音樂,從望不到盡頭的高處傾瀉下來,奏成高山流水,時而萬馬奔騰,時而驚濤拍岸,時而溪水潺潺。在遊山玩水的悠閒裏,不覺中回頭一看,竟可平視遠處的山頭了,身旁的溪水依舊叮咚,很是別緻。漸入山頭,夾道旁斜出迎松,對面山上露出刀削般陡峭的岩石,刻着一行行大字,透着古詩中名山的浪漫。


一步步,登山中方見精神。孩子走不動了,鄧姐攜手,周姐背起,聶總助威,孩子的精神氣兒終又復原。一會兒,大寶攜小寶之手,登峯前行,勇做“領頭雁”。若無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巾品格,將難以完成全部旅途。旅遊如此,萬事萬物發展壯大皆如此。

從山坳間攀到頂,站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峯上豁然開。朗。龍門飛渡的百米索橋橫跨在山頂的兩石間,橋下是溪水飛瀑,傾斜至下的坡度非常險峻。而索橋的另一側,卻如坦蕩如砥的平原。左右相比,超出了世俗的想象。真是洞天福地,既有險要地勢阻擋敵人,又有沃土種植屯糧,說不清是大明山成就了朱元璋,還是朱元璋成就了大明山。


站在山頂上細點山峯,透過樹間看挺拔的七峯,峻峭與莊嚴同在。遠處連綿的山,一層一層,如水墨山水,漸漸模糊淡去。雲捲雲舒,怪不得許多仙人哲士隱居山林。


雨霧濛濛,八人漸分兩隊,在山峯棧道彼此呼應,山中迴盪着大人和孩子們的心底呼喚,和鳥鳴澗澗交織回旅。去往索道的途中,有通天洞、盤絲洞等神祕的石洞,也有兩處美麗的觀景臺。從漆黑處尋光走去,地上一道細光,擡頭一看是三十多米高的一線天。一步的距離便從黑暗踏進了光亮的世界,這是峭壁上的石臺,正對着四面環山的御筆峯,寂靜的悠然,仿如仙境。

風裏雨裏,大明山依然神奇秀麗;鐵馳之行,一路歡聲笑語溫暖相伴。這份美好,永駐心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